第532章 诈骗犯带着全村发财了15 (2/4)
nbsp;我不欲拂掉村民对您的好意,却也不愿给您添忧,最后无奈选了几件全村村民投票表决选出的几件薄礼。
上次来老师您家吃饭时,见饭桌上摆着一大束鲜花,深知您与师母二人定都热爱着生活,故此我特意挑选了我们当地百年老窑烧出来的一对花瓶。
花瓶不贵重,也不精美,但胜在古朴厚重,别有一番韵味。
还有我们村特有的熏肉,寄给您的熏肉是我们村手艺最好的钱婶子制作的,她还命我写下几道菜谱,我已附在末尾。
除此之外,还有我们村老手艺人制作的新茶和野生的干蘑菇,茶叶里只添加了少许茉莉花,蘑菇也全是野生的,晒制而成,望您喜爱。
俗语有言,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望老师一定要收下我们小德村全村村民的小小心意。
最后,遥祝老师还有您的家人身体健康,万事顺意。
您的学生:宋沛年。
陈州平看完这一封信,重重叹了一口气,眼眶微红,教书几十年,这些年提携帮助过的学生多的他都记不清了,但这么正式的道谢还是第一次。
他也是从网络不发达的年代走过来的,在他们那个年代,常常以信件通讯,再次看到这么郑重的一封信,字字句句皆都蕴含着情意,一时之间百感交集。
田恪梅也在背后看完了这封信,拍了拍前面陈州平的肩膀,“你这学生不错。”
陈州平小心翼翼收好信,一边折信,一边想起上一次见到宋沛年的场景,风尘仆仆的赶来,虽然极力梳洗想要掩盖身上的疲倦,但那眼底的乌青和神情之间的疲态却怎么也掩盖不了。
他给他讲的他的计划,又讲自己这些年收集到的关于假发制造的资料与如何实操,讲述在村里开设假发厂的可行性。
少年行万里,壮志凌云霄。
听他的描述,假发的技术已经很成熟了,想来这些年耗费了不少的心力。
最后,他问他,“这么好的技术,为什么选择回村开假发厂,而不是留在沿海大城市,青年创业也有补贴。”
眼前之人微微一顿,很是意外他会问出这个问题,没有思考,笑着道,“我当初走出小德村来这儿读大学的时候就想着回去,可回去也得干点儿事啊。”
更多的没有说,但是他可以感觉到没有这么简单。
等他走的时候,他还是动了恻隐之心,为他牵线搭桥了一批生产设备。
后面他时常向他‘汇报’假发厂的进度,大的小的,他从字里行间就可以看到他的喜悦。
有时候遇到困难也会和他诉说,比如说那个海外仓库,他想了好久,终于想到有一个老同学是干这个的,进而引荐给了他。
这么想着,又忍不住开始思考自己的人脉了,想了许久,终于想到了自己的第一批中的一个学生,拨通了他的电话,“喂,张维中吗,我是陈州平。”
“我记得你是不是做蛋白丝的?你的一个师弟啊,他现在带着村里一起搞假发卖给外国人,做那种高端线可能就需要你们厂研发的那个蛋白丝,到时候你给他算便宜一点呗,小年轻带着村里创业不容易,要不你就给他算个成本价。你们公司若是需要什么技术支持,你随时联系我...”
那边田恪梅已经拿出了包裹里的东西,先是熏肉、茶叶和干蘑菇,每一样份量都是足足的,拿在手中都压手,沉甸甸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