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尊金佛》 (1/2)
端阳未时,金水河碎金潋滟。
河畔那座平日香火鼎盛的寺庙,今日却因一位贵客的悄然到访而闭门谢客。午后的阳光斜斜地穿过高大的窗棂,在布满岁月痕迹的金砖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里弥漫着陈年香烛与檀木混合的、沉静而庄重的气息,然而,在这片沉静之下,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暗流。
刑部尚书周有德,身着寻常的藏青便袍,静立佛前。他被康熙帝昵称为“永哥”,执掌天下刑名已逾十载,素以铁腕冷面著称。但此刻,这位权倾朝野的正二品大员,袖中的指节却因过度用力而微微泛白,暗扣在一起,试图压制住内心深处那股莫名的惊悸。他的额角、鼻尖,乃至后心,都已被冰冷的汗水浸透,重衣黏连在背脊上,一片湿凉。
他已连宵总见同一奇景——一尊面容模糊的金佛,独自面河而立,佛首微垂,那目光却如烙铁般灼热,穿透梦境,直烫在他的魂魄深处。那目光里似乎包含着无尽的悲悯,又似乎蕴含着某种冷酷的启示,让他这双看惯了世间极刑与冤狱的眼睛,竟不敢直视。
佛龛旁,一位披着暗金色袈裟的活佛垂目跌坐,枯瘦的手指间,一串油润的菩提子被不疾不徐地轻捻着。殿内极静,唯有菩提子相互摩挲的细微声响,更添几分空寂。忽然,柳梢拂过活佛的指甲,那串念珠的第三子,“啪”地一声,迸裂开一道细纹,其声清冽,宛若冰层乍裂。
几乎就在同时,侧门轻启,一个眉目清秀、神色恬淡的少年,手捧一只琉璃盏,悄无声息地步入。盏中盛着冰块,霜气盘桓,在炎夏的午后带来一丝突兀的寒意。
“冰碗至。”少年的声音平静无波。
活佛未曾抬眼,只将面前香案上供奉着的一尊寸许高的小金佛,轻轻推向周有德。那金佛铸造得极为精巧,眉目宛然,宝相庄严。
周有德凝神未动。却见那送冰碗的少年,伸出食指,对着那尊被推过来的金佛,亦是轻轻一拨,姿态随意,如同拂去蛛网上的一丝牵绊。金佛便又悄无声息地滑回活佛面前。
一推,一拨。再推,再拨。如此往复,竟达八次。香案上,八尊形态各异的微型金佛依次排开,在从窗外透入的、被河水反射的碎金光影里,默然陈列。周有德的心神,随着这无声的推拉而紧绷,他袖中的手颤抖得愈发厉害,那梦中的灼热目光似乎越来越近。
至第九尊。
活佛枯瘦的手指再次伸出,将这最后一尊金佛缓缓推出。与前八尊不同,这尊佛并非面朝前方,而是微微侧身,作回顾之姿。
就在金佛被推出的刹那,周有德腕底猛地一颤,一股难以言喻的温热感,竟隔空传来,并非琉璃盏中冰块散发的寒气,而是某种源自佛身本身的、真实的微灼。他定睛看去,那第九尊回首金佛的眉眼、姿态,乃至那眸中若有若无的碎金光芒,竟与他梦中残影严丝合缝地重合!
刹那间,静室生寒。那是一种沁入骨髓的寒意,与佛身传来的微灼感交织,令周有德如坠冰火之境。
他终于开口,声音因长久的沉默和内心的惊涛骇浪而显得有些沙哑:“走?”一个字,重若千钧,问的是前程,是决断,是抽身之路。
活佛眼观鼻,鼻观心,声如古井无波:“雨过地皮湿。”雨势再大,终会停歇,阳光一出,地面很快便会干爽,仿佛什么都未曾发生。意指若此刻选择离开,纵然暂时避开风浪,但痕迹犹在,隐患未除,不过是表面文章。
周有德心下一沉,再问:“留?”
“大雪了无痕。”活佛应答。漫天大雪,能将天地万物尽数覆盖,一片皑皑,看似抹去了一切踪迹。但积雪之下,是更为复杂的真相,或是庇护,或是掩埋,寒意更深。留下,或可凭借权势将眼前之事彻底掩盖,但所需的手段和将要承担的风险,亦如这大雪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