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没有机制,全是数值 (2/3)
有技术其实已经可以实现了。
但是OracleNet厉害的地方就在于,它可以把这个时间压缩到毫秒级别,这个时间哪怕是在金融市场这种争分夺秒的领域,都是非常非常快的,
再加上模型本身就有预测能力,即使是加上这个延迟,模型的预测数据还是跑在实时数据的前面。
至于为什么需要实时演算,原因也很简单,市场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完全基于历史数据可能存在一定偏差。
假设历史数据是到t时刻之前的所有数据,那么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t+1时刻的价格,但是要让他预测t+2时刻的价格可能会存在微小的偏差,比如突然的大额交易造成的股价波动。
那如果能用t->t+1之间的数据对模型进行微调,那么这点微小的差别就可能变得更小甚至消失。
随着时间的流逝,虽然两条线在中间有了一些误差,但是大致看上去两条线几乎就是完全重合。
晚上十一点,两根线仍旧没有发生太大地偏差。
此时,实验室里只剩下了周昀一个人。
一直等到了凌晨四点钟,窗外都有些蒙蒙亮了,线条停止了变化。
另一个屏幕上显示的平均误差只有0.049%。
他的嘴角抑制不住地向上扯动——成了!
和预想的一样,测试集上的结果没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每次都能有这么好的结果,但是也不会相差太多,至少也是大大领先现有顶级量化模型的。
而且AI预测并不是完全代替人,量化模型只不过是量化交易中的一部分。
如何使用模型最终还要人来决定。
有了OracleNet的预测结果,就相当于照着答案进行交易,可能最终成绩会因为阅卷人的心情有所变化,但是绝对不可能会差,哪怕知道这个答案的时间只提前了一秒钟。
他靠回椅背,深深吸了一口气,又长长地呼出,心脏剧烈地跳动,也不知道是因为通宵还是太激动了。
电脑的屏幕依旧亮着,原本跳动的线条已经定格。
看着如此美妙的曲线,哪怕是通宵了一个晚上,周昀仍然没有多少倦意。
拖动鼠标,将训练好的模型保存到服务器上。
一次的结果能够说明的东西有限,他还需要更多的实验结果。
接下来几天,每个晚上周昀基本都是昼夜颠倒,晚上盯着实验,早上休息。
搞得同门和室友都以为他是不是背着他们偷偷修仙去了。
连续五天,实验结果都没有太大的差别。
OracleNet的优秀已经无可争议。
早上六点,实验室还一个人都没有,周昀看着屏幕上的实验数据,拨通了电话。
电话拨通,响了三声后被迅速接起。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略带沙哑的男声:“喂?”
“研究有了些进展,结果还不错,我觉得可以进行验收了。”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