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这个研究肯定和张硕有关! (3/4)
大。
科技大学的陈教授知道消息同样很惊讶,他的研究是去年发表的,本来以为未来二十年,都不会再有蒙日-安培方程的重大突破。
结果,一年就有了?
陈教授第一时间就联系了罗勇军,对他表示祝贺以后,就问及了研究的问题。
罗勇军收到了邮件也感到很欣慰,他和陈教授说明了一下自己的研究,还认真说了一下如何用类似的方法继续去拓展边界。
这样的研究就不是突破了,而是一种模仿式的继续论证。
另一边。
陈教授已经看了邮件以后,对旁边的同事吴振东说道,“罗勇军教授的水平不低,但我觉得这个研究应该和张硕有关。”
“年轻人总会有一些创造性思维,研究方法上会有创新性,他们在密度函数的论证上,使用了一种矩阵的方法……”
“还有,最后阶段的论证……”
他说了一些专业内容,随后道,“张硕,真是个人才!”
“他个人发过两篇计算数学方向的顶刊论文,而且是通用算法的研究,应用价值很高。”
“现在看来,在偏微分方程的纯数学论证上,他也有一定的造诣,如果有机会,还是要和这样的年轻人多探讨、交流。”
吴振东点头道,“张硕,他获得了数学会的钟家庆数学奖了吧?”
“我们能在大亚湾会议上看见他。”
与此同时。
张硕正闷在宿舍里,和崔凯文说着大型实验偏差分析的算法问题。
他已经把核心算法发过去了。
计算中心的人,要对核心算法进行消化理解,其中牵扯到不少的计算逻辑问题。
同时,还有一些新的问题。
崔凯文就在问‘输出参数’问题,“我们还没有来得及分析细节,但是整体输出上有一个很特殊的数据,说明上写的是‘整体偏差度’?”
“我们不太明白。”
张硕解释道,“整体偏差度是一个定义性的评估偏差数值。”
“在不受到任何外在因素影响的状态下,即便粒子对撞的位置、角度、能量级别不同,偏差度也会是0。”
“如果你们还是不理解,可以去看和偏差度有关的计算程序……”
偏差度,太重要了。
在偏差分析算法中,偏差度就是衡量实验和模拟偏差的一个归总数据。
从算法逻辑上来说,实验不受到外在因素干扰,偏差度可以无限接近于零。
实际上,偏差度永远不可能归零。
这也会成为证实‘未知物理现象’存在的重要依据之一。
崔凯文又和张硕谈了几句,也大概理解了偏差度的意思。
如果偏差度数值很高,说明实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