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腾云-1,试飞!张硕:这简直是太low了! (2/6)
术研究上,张硕也非常有信心,实际上,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
比如,氚元素的实验。
在媒介材料中添加氚元素以后,就制造出了不断周期性变化的引力场,而周期性变化和氚元素跟着其他媒介材料一起不断运动有关。
如果利用某一项技术让氚元素达到‘某种静止’,是不是就能改变周期性变化的特定?
到时候,就能制造出三倍以上地球引力的引力场。
引力场强度,就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这个强度是相当惊人的,而且实用性非常高。
有了三倍地球引力的场力以后,飞船动力就根本不是问题,不需要什么电动机扇叶,也不需要什么空压电机,直接就是以高倍率引力场驱动。
飞船向上拥有20米\/s的加速度,转换场地方向,横向就能拥有30米\/s的加速度。
最大的好处,引力加速无视质量。
飞船的灵活性受限的一大原因就是飞船的质量太高,腾云-1型都有一百吨以上,要灵活起来需求的推力太大。
相对质量来说,外在挤压空气的推力效果非常差。
如果知道大型的飞船就更是如此了,几百吨、上千吨的大型飞船,即便是几台空压电机一起上,也很难真正灵活起来。
外在的推力太高,也会对飞船本身造成影响。
外在推力,也就是局部产生的力,推力太大可能会让飞船无法承受,甚至会在加速的一瞬间解体。
这就像是人体一样。
人体所能承受的加速度是有限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加速度是外力带来的,单侧受力强度太高就会对身体造成损伤。
引力,就不同了。
引力作用于物质的内外,飞船会整体上的受力,就不会造成任何影响。
在场力覆盖范围上,也已经有了理论和实验数据支持。
同样的媒介材料下,所制造的引力场覆盖范围和媒介材料的密度有关,密度越高场地覆盖范围就越大。
当然,高密度也会产生高热和高压,会给环转管道内部带来压力。
但理论和实验验证都有了,技术上的突破也只是时间问题。
总之,想要研发大型飞船,就必须要等引力技术有突破。
刘志文以及其他人都感到有些失落。
两个方案都被否定,也就代表大型飞船计划暂时只能搁置。
虽然张硕说等引力技术突破,就可以着手设计大型的飞船,但技术突破要多久呢?
这样一项技术,几年之内有个突破就很了不起了,而且突破不一定是质的,也许就只是略微增加一些强度。
最终要等多久?
几年之内,有希望吗?
“看来重心还是要放在腾云-1上……”刘志文摇头叹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