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中了!打中了! (3/5)
nbsp; 首先就是变成一团残骸。
离子团带来的反应是‘原子核核力拆分’,不管是抗高温能力强的材料,又或是普通材料,都会受到‘原子核核力拆分’的影响。
同时,反应还具有传导性。
即便只是打到太阳能电池板,卫星的主体也可能会受到影响。
当然,即便主体不受到反应影响,因为太阳能电池板的持续高温反应,卫星也会直接损毁。
在主体反应的过程中,卫星整体会出现质量损耗,极少部分是反应损耗,还有一部分是变成了气体逸散,另外,还可能存在部件的解体,比如两侧的太阳能电池板脱离,等等。
不过离子团打击以及质量损耗,都不会直接影响到卫星的轨道。
离子团打击,有一定的物理性碰撞威力,但离子团的质量很小,动量也不会太高,物理性碰撞的影响并不会太大。
卫星质量损耗,也不会影响到速度和轨道。
“在变成残骸以后,就会和其他损坏的卫星一样,轨道慢慢的下降,直到坠入大气层。”
“这个过程是非常慢的,也许要几个月甚至一年以上。”
“那岂不就制造出了太空垃圾?”薛柏坤好奇的问道,他不做这方面的研究,只是以外行人的身份提出疑问。
邓建则是不在意说道,“太空上的垃圾有很多,一个卫星残骸又算得了什么?”
“又不是只有我们,其他国家知道的更多。”
“而且这也是一个好消息。”
“哦?”
其他人也看了过去,连张硕都好奇的抬起了头。
邓建笑道,“我们后续依旧能这个卫星残骸为打击目标,这不就有了个练准头的好靶子吗!”
“也对!”
“哈哈哈……”
不少人都听的笑了出来。
……
实验准备速度确实很快,到第二天上午的时候,装置已经预热完毕,就可以进行新一次试射了。
刘洪磊特别和张硕说明了一下试射计划,“我们准备进行两天的实验。”
“两天,分十二次对目标进行打击,只有一次击中,就达到了预期目标!”
之前他们进行了几次试射实验,每一次实验也是试射了好多次,但没有一次击中目标。
如果能在十二次内有一次击中卫星,打击精度已经可以接受了。
十二次,击中一次就达到预期,听起来要求确实不高,但实际上,要求已经很高了。
即便是新方案,理论上,最大偏差距离依旧达到百米。
但十二次击中一次,也足以保证实用性和威力,因为打出去的就只是离子团,成本是非常低廉的,即便是在实验过程中,也能做到半个小时发射一次。
如果是进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