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再见宋老师,高难度的求解?黄伟军:这不可能吧! (2/5)
br />
好多被称为数学天才的人,获得菲尔兹奖一般都在30出头。
邱成文获奖年纪是33岁。
陶哲轩获奖年纪是31岁。
彼得-朔尔策获奖年纪是30岁。
菲尔兹奖只颁发给40岁以下数学家,但想要在30岁以前获奖是极为困难的。
一方面,30岁之前要完成顶尖成果很困难。
另一方面,也需要一些运气成分,菲尔兹奖是四年才颁发一次,若是有数学家在26岁完成了研究并得到全世界的认可,而恰好菲尔兹刚颁发了一届,获奖的年纪也会是30岁。
如果张硕无法打破菲尔兹获奖的年龄记录,也就是说明年的奖项不颁发给他,就很有可能会在下下届获奖。
到时候,他也已经30岁了。
宋学成和张硕聊了几句,随后和李剑锋就说起了NS方程数值模拟的研究问题。
张硕的研究让他们的项目破产了。
这还只是一方面。
李剑锋团队最大的感慨是,他们团队在项目上所做的一切努力,竟然比不上张硕‘很随意’的研究成果。
一个团队努力两年、三年,比不上一个人很随意的研究……
这种差距实在太大了。
之所以说张硕的研究很随意,是因为他中途完成了好几个研究,像是杰波夫猜想的证明,再包括费米子哈伯德模型的研究,三个研究相差时间并不太久。
李剑锋连续苦叹了好几声,随后也问起张硕研究中的一些问题。
后来则是开口问道,“张硕教授,你下一步要研究什么?我指的是在计算数学领域。”
他说的甚至有些紧张。
在NS方程模拟计算的项目宣告破产以后,他们正准备申请新的计算数学项目。
如果再碰到和张硕同研究的情况,就真是太尴尬了,李剑锋以及团队的所有人,对于研究超越张硕完全没有信心。
张硕道,“我暂时没有计算数学的研究了。”
“最近一段时间,我研究的还是NS方程,是进行奇点的理论论证。”
李剑锋听罢轻呼了一口气,只是做理论论证的话,和计算数学关系就不大了。
这样双方就不会做重复的研究。
他放松以后也感兴趣的问道,“有什么进展吗?这可是数学猜想之一。”
宋学成也看了过来。
张硕道,“只能说有一点点吧,有了基本方向。研究的难度太高,我是每天想一点儿,慢慢来吧,这种研究不是一下子能完成的。”
宋学成赞同道,“这种确实不能着急,如果能在研究的过程中有一些成果就已经很好了,换做是我,哪怕是研究20年、30年,都不敢说能有成果。”
李剑锋笑道,“换做是我,都根本不会开始研究,纯数学的论证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