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献种 (2/3)
肥瘦之分,加之南北气候不同,作物种类不同,亩产也不同。南方稻子年产量两到三石,北方小麦、大麦、黍等多为一到二石,玉米亩产可达三到五石。”
受限于气候、种植技术以及田地肥沃等多方面影响,大梁朝的农作物产量与陈砚前世相比要差不少。
能亩产十五六石的粮食,尤其是主粮一出来,不止能改变现有的朝堂局势,更是造福大梁朝无数百姓,让其能吃饱饭。
其实大梁朝有不少人种番薯,番薯亩产十几二十石,是极高产的作物,加之全身上下都能吃,可谓活命的宝物。
只是番薯怕冻怕湿,又受种植技术限制,极难在北方推广,到了大梁朝,番薯也主要是在一些偏远的南方地区种植。
更要紧的,是无法彻底将番薯当主食。
若当做辅食偶尔吃一吃倒还好,要是当成主食顿顿吃,就会胀气,让人腹胀难受。
若遇到肠胃差些的人,以番薯为主粮就会反酸、烧心。
土芋就没有这些缺点,以土芋优秀的饱腹感,其可称得上优秀的主粮。
加之土芋连沙地、山地等都能种,又耐旱,完全可以在北方推广种植。
理论而言,土芋高峰亩产可与番薯相匹敌,只是这种植技术等都需精进。
陈得寿前年在家中也是胡乱种植土芋,不成想亩产达到了十六石,陈家湾不少人起初不信,特意跑去盯着陈得寿往外一箩筐一箩筐地搬土芋。
不止陈家湾,附近几个村子都震动了。
陈得寿特意将土芋往全村各家都送了,大家做了些一吃,发觉实在好吃。
全族商议过后,当即决定家家户户试种一季,去年家家户户大丰收,终于能吃饱肚子,各个满面红光。
原本想着今年全部换成种土芋,全族就齐齐蹲了大牢。
陈砚是想用土芋来保全族的命,永安帝将徐鸿渐的证据交给他后,他干脆将事情全推到徐鸿渐和高坚身上,全族都无罪了,自是不用再保命。
不过让陈老虎的信已经带回去,这会儿土芋应该已经到了杨彰手里,不日就该到京城了。
不如在此时告知永安帝,一来给自己表表功,二来也是卖给焦志行一个大人情。
当然,更重要的是要阻断徐鸿渐的归来之路。
他拼了命才将徐鸿渐给拉下来,若是徐鸿渐轻易就回来了,他那一撞就太亏了。
永安帝心中大骇。
陈砚能对粮食亩产了如指掌,必定知晓亩产十五六石的主粮意味着什么。
“陈爱卿如何得知此主粮?”
陈砚道:“下官双亲皆是农户,偶遇西域商人售卖新粮种,说是此作物极高产,臣的父亲便买了些回来试种了几块地,待到收获时节,所收粮食乃是其他粮食的好几倍,臣的父亲欣喜之余,劝说同族人一同耕种,大家收获虽有多有少,然大多在十五六石,高的可达十七石。”
这个时候农家子的出身就很好用。
农户发现产量高的粮种这等事是极常见的。
户部虽管有专门管理农作物耕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