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1章:高瓴临江产业布局!(4000字) (4/5)
> 核心原因,就是这里人力和成本相对较低,产业链之中较为关键的钢铁成本也较低。
从单车成本上来说,每辆车节约五千到一万元,那是妥妥的简单。
还有一点很关键的就是,建康离魔都和锡城总厂都太近了,产能布局聚在一堆并有重合,不合适!
高怀钧希望整个临江汽车产业链的布置,以下游为主,兼顾上游和中游。
所以,左选右选之下,自己的家乡将会是一个很重要的支点。
“高总,很抱歉,我说话急了一些。”马领导也是回过神来,觉得自己唐突了,连忙在一旁道歉,害怕因此而得罪了这位在华国都颇有影响力的大老板。
这也是没办法。
他让人多次上门拜访,但是基本上都是碰了一鼻子的灰。
如果这次机会没抓住,那基本上可以在可以预想的将来,也是没办法在码鞍山抓来这样一个大大的亮点政绩工程了!
不过。
他自己想想都有所诡异。
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说话待物感觉老成得和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差不多。
怪不得年纪轻轻,就可以搞到那么大的成绩。
“不过,这也不是不能谈!”
“我原本就打算在长江中上游地区重新建立一个30万产能级别的新工厂,主要是为了承接最近销售成绩较好的高瓴宋以及部分高瓴海豚的产能。”
“具体是在长江中游的江城,还是在无湖,亦或者是建康,这些我都没有最终确定。”
高怀钧嘴巴松了一松,答非所问道。
不过,他透露出来的信息,却是让在一旁的路领导和马领导两人,手上的茶杯都不由得微微一颤!
我的乖乖啊!
30万产能级别的新工厂!
这可是相当于华国第一大汽车生产省份南粤省十分之一的产能。
而且还是正在热销的产品高瓴宋以及部分高瓴海豚的产能!
这不仅仅是意味着这个工厂可以很快地落地,更为重要的是,产能的销售和高运转是没有问题的。
高瓴的A级别车的畅销程度,他们在偏远的码AS市可都清楚。
相比较以前政府大院里头停的一水的外资品牌车型。
现在政府和各单位的新能源车型可是越来越多,而这其中最多的就是高瓴海豚以及高瓴秦。
颜值高,科技感强,关键还便宜和贴合消费者的需求。
谁不爱?
若是按照一辆车8万块的成本粗略估算,核心产值差不多在240个亿左右。
再加上附属产业,这个数字翻番都轻轻松松。
麻了麻了!
马领导不由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