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052章:出乎意料的作品!(今天5000字) (2/6)
预计,整个高瓴中研院,在2016年前,完成1000名左右的核心研发人员的搭建。
招聘消息放出去之后,整个学界都是为之震惊了。
1000名左右的博士级研发人员的招聘,可不是小数目!
这个是啥概念?
比如西南大学,这样一个普通的211级别的学校,在2024年了,专任教师也就3265人。
而且里头很大部分都是一些农学,林学等边缘学科,以及部分社科类学科的博士。
更不要说2014年那个博士都难招聘的年代了!
基本上一所211院校,能有个1000名博士,都算是非常不错的了。
像高瓴这1000名左右的博士,而且全部都是前沿领域的博士,在2012妥妥地可以和一些211强校PK了!
甚至。。。
高瓴中研院,已经开启了博士后的招聘工作。
这妥妥地要做大做强了!
好家伙!
这好家伙!
“现在国内企业里头,也就中为可以和之较量一番吧?”
“中为也不行,中为主要是通信工程板块的研究,其他的都很一般。”
“华国电子科技领域和汽车领域,敢百分百说超越高瓴的,可没有。”
“现在高瓴真的是越来越高大上了,居然连中研院都搞出来了,牛皮牛皮。”
“现在高瓴内部竞争真的是越来越大了,连研究院都搞出来了,以后不知道会搞出什么高科技的东西出来。”
“现在高瓴点的科技树,真的越来越牛叉了,确定这是一家华国的企业吗?是一家以山寨闻名的国家的企业?这让我身处其中,都有些不自信了!”
“是啊!是啊!真的是亚历山大!”.
。。。。。。
在高瓴内部,在为高瓴中研院这种高大上的部门所感到震惊的同时,高怀钧却是没有想太多,他现在在为高瓴未来的发展而伤透了脑筋。
虽然高瓴的销售额,是以指数级在爆发式地增长,但是消耗的资金,这绝对是一个超级恐怖的数字。
大量的技术在迅速地积累,但是要迭代这越摊越大的摊子,则必须投入更多的资金。
就比如这高瓴中研院,干脆就是一个直接搞基础性研发的。
那真的可以说得上一个消金兽。
1000人的博士团队,单单他们的工资以及五险一金还有各种补贴,就得花个三四个亿。
再加上他们试验用的材料,设备,以及消耗的恐怖的资源,比如电能等等,这里又是四五个亿元。
他们实验室用的东西,都基本上是进口,那真的可以说是又少又贵,而且还要排队等货,你这向谁说理去!
单单高瓴中研院就十个亿一年投进去了,这还不包括更为烧钱的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