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236章:布鲁塞尔点位的销量!(共两章) (2/5)
科技寒酸的出海,还是完全不一样的打法。
现在有了《伟大的旅行》的背书,再加上高瓴正确的营销打法以及过硬的产品力。
之如智能手机,对于普通的功能手机的降维打击一般!
著名登山家张东升先生就曾经说过:当一个人问你能不能再给他一次机会的时候,他就不只是在要一次机会,他也是在给你一次机会。
所以宁远兴冲冲地就来到了高怀钧的办公室。
在这种情况之下,一旦有新的产品出来了,那么就不仅仅能够取得刻板印象固化严重的老欧洲人的认可,甚至可以在很短地时间产生狂热的追捧,并生成强烈的品牌认同感。
但是却会极易让整个物流链条以及产业销售链条的人都知道的程度,让高瓴的产品能够更为快速地扩散出去。
他们身体过于庞大,要转过身来,太难了!
这种从意见领袖到链条关键人,再逐渐扩散开来的的链式影响力扩散法,是高瓴能够在反全球化浪潮到来之前,能够生存下来的核心法则!
“高总,布鲁塞尔联合直营店第一个月的销售数据出来了,现在已经有了不少人提交了订单。”因为高怀钧特地交代,这个自营店点位的销量情况出来后,要第一时间告知他。
“高总,除了那十辆特价需要抽奖的汽车之外,我们在布鲁塞尔一共在一个月之内销售了300来辆汽车!”说到这个消息,宁远整个人都显得有些激动。
高怀钧听到了这个消息,心里头不由得一喜!
华国的汽车产业,一般出口欧洲,大部分都车企,一年下来,也就几百辆的量。
核心原因,还是在于华国的汽车大部分都是在仿制和山寨的状态。
认真搞研发的有吗?
有!
但是很少。
就算是认真在搞研发,但是也架不住产品销量太少,单价太低而导致的研发投入过少。
他们可不会像高瓴一样,有一个高瓴科技冰冷的每年几十个亿的利润作为依托,能够毫无顾忌地大肆投入到研发之中。
虽然他们也是在亦步亦趋地看到了高瓴的增程汽车以及智能手机的好处,但是只是学到了一个壳,里头的人工智能以及机械互感功能,可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模仿得过来的!
“看把你给激动的,才几百辆而已。咱们高瓴车辆一年几十万辆的销售量,以后要突破年销售百万辆的销量的,那时候岂不是要让你高兴疯了?”高怀钧不由得调侃道。
这点销量,对于整个高瓴的体量来说,实在是太小了。
300辆汽车,一个亿的销量都不到。
要知道,作为欧洲销量排名第一的大众,不仅仅在华国销量排名第一,在欧洲一样排名第一。
而且在两个地区的销量,都是维持在一个销售体量。
高瓴现在距离这个体量,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走。
“我的格局,哪里能跟高总比呢!”宁远不由得小小地拍了高怀钧一个马屁,他也看出来了,今天高怀钧的心情,真的很好。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