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宝钞初流遇质疑,旧银牵出靖王踪 (3/7)
>
黄玉卿没理会他的笑容,目光落在他放在桌上的银子上。那银子边缘果然有个极小的 “靖” 字,和当年苏清柔用的一模一样。她拿起银子,指尖摩挲着那个记号,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 这商人,十有八九是靖王派来的。
“西域商人?” 黄玉卿放下银子,语气平淡,“我怎么没见过你?朔北的西域商队,都在商会登记过,你登记了吗?”
商人的笑容僵了一下,连忙说:“小人是刚到朔北的,还没来得及登记,这就去,这就去。”
“不用急。” 萧劲衍坐在他对面,手指轻轻敲着桌子,“我听说,靖王最近也在和西域商人做生意,你认识靖王吗?”
商人的脸色瞬间变了,眼神闪烁着说:“靖王…… 小人只是听说过,不认识,不认识。”
黄玉卿看着他慌乱的样子,心里冷笑。她拿起一张宝钞,放在商人面前:“你想用这些银子兑宝钞,没问题。但我得告诉你,朔北的宝钞,每一张都有记录,谁兑的,兑了多少,都记在账上。要是你用这些银子做了不该做的事,不管你跑到哪里,我们都能找到你。”
商人的额头冒出了汗,拿起宝钞,匆匆说了句 “谢谢夫人”,就带着随从快步离开了。刘账房看着他的背影,小声说:“夫人,要不要让人跟着他?”
“不用。” 黄玉卿摇摇头,目光落在桌上的银子上,“他既然敢来,就肯定做好了被发现的准备,跟着他也查不到什么。倒是这些银子,得好好留着 —— 靖王以为用苏清柔留下的银子,就能神不知鬼不觉地探听消息,却没想到,这银子反而成了他的记号。”
萧劲衍拿起银子,看着上面的 “靖” 字,眉头皱得更紧了:“这么说,靖王一直在暗中盯着朔北的宝钞?他想干什么?”
“还能想什么?” 黄玉卿走到窗边,看着街上越来越多用宝钞交易的人,眼神沉了沉,“他要么是想仿造宝钞,扰乱朔北的生意;要么是想通过宝钞,摸清咱们的家底,看看咱们到底有多少银子,多少物资。”
她顿了顿,忽然想起昨天靖王送来的那批宝马。那些马都是西域的良驹,脚力好,跑得快,要是用来传递消息,再方便不过。靖王一边送宝马示好,一边派人间谍打探,打得倒是一手好算盘。
“对了,昨天靖王送来的宝马,你让人查了吗?” 黄玉卿回头问萧劲衍。
“查了,马身上没什么问题,就是送马的人,晚上总偷偷往外跑,好像在跟什么人联络。” 萧劲衍回答,语气里带着几分警惕,“我已经让人盯着他了,看看他到底在跟谁联系。”
黄玉卿点点头,心里却有了新的担忧。靖王在朔北安插眼线,又想打探宝钞的消息,恐怕不只是为了自己 —— 京中还有不少人盯着朔北的财富,少帝虽然表面信任他们,可心里的猜忌从来没断过。要是靖王把宝钞的事告诉京里的人,说他们 “私造货币,意图不轨”,少帝说不定又会派人来查。
“刘账房,” 黄玉卿转身对刘账房说,“宝钞的账册,要单独保管,除了你和我,还有将军,谁都不能看。另外,从今天起,凡是用带‘靖’字银子兑宝钞的,都要记下来,姓名、样貌、兑了多少,都要写清楚。”
刘账房连忙点头:“夫人放心,小人都记下来。”
夕阳西下时,钱庄终于关了门。刘账房拿着账册来报,今天一共兑出了五百多两宝钞,大多是牧民和小商户,只有那个西域商人兑了一百两,用的全是带 “靖” 字的银子。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