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砚底霜 (1/2)
紫桑叶落在砚台上时,苏辞正用银簪刮着砚底的残墨。
那片叶子边缘卷着焦痕,像是被火燎过,叶脉间还沾着点火星子——昨夜柳宅的紫桑不知为何着了火,虽被及时扑灭,却烧秃了半棵树,陶缸里的桑皮纸也熏得发褐。此刻叶片坠在砚台边缘,将将盖住砚底那个“九”字刻痕,倒像是谁特意贴上去的封条。
苏辞捏起叶子,指腹触到砚底的冰纹,才惊觉这方端砚竟凉得刺骨。她往砚台里注了些井水,水面刚漫过刻痕,就见那些冰纹突然活了似的,顺着水波蔓延开来,在水面凝成一张网,将飘落的紫桑叶稳稳托住,不沉不斜,像幅嵌在水里的画。
“这砚台……”安寻凑过来,指尖刚要碰到水面,却被苏辞拦住。
她指着水面倒映的冰纹:“你看网眼里的影子。”
安寻俯身细看,倒吸一口凉气——水面上的冰纹网,竟在水底映出另一幅图案:九道交错的暗河,在砚底深处汇成个“归”字,与紫桑叶上的焦痕隐隐相合。
这时,赵兰抱着个木箱从柳宅残垣后走来,箱角磕着断砖,发出“咚咚”的闷响。“找到些东西。”她把箱子放在砚台旁,掀开盖子的瞬间,一股混合着桑香与铁锈的气息漫出来——里面是些生锈的刻刀,几卷未烧完的桑皮纸,还有半块紫桑木印,印面的“柳”字缺了一角,正好能与苏辞捡到的玉佩拼合。
“刻刀上有字。”赵兰捡起最细的一把,刀尾刻着个极小的“禾”,“和阿禾帕子上的针脚一样。”
阿禾赶紧掏出帕子比对,果然,帕角绣着的禾苗,根须弧度与刀尾刻字分毫不差。她指尖一颤,帕子落在砚台上,正好盖住那个“归”字倒影,水面的冰纹网突然剧烈晃动,紫桑叶瞬间沉底,在砚台中央砸出个细小的漩涡。
“小心!”安寻一把拽开苏辞,漩涡里竟慢慢浮起些银色的细沙,聚成个模糊的人影——穿着褪色的青布衫,手里捧着卷桑皮纸,正往紫桑树下埋。
“是柳先生!”赵兰的声音发颤,“他在藏东西!”
众人屏息盯着漩涡,眼看人影就要把东西埋好,水面却突然“啪”地炸开,银沙溅了满砚台,再看时,漩涡已经消失,只剩帕子漂在水面,被冰纹网轻轻托着,像朵浮在水上的白莲花。
苏辞捞起帕子,发现帕角的禾苗绣纹被水浸得发胀,针脚间渗出些紫黑色的汁液,滴在砚台上,竟顺着冰纹网的纹路,慢慢晕出九个字:“桑落时,九河归一粟。”
“九河归一粟……”安寻摸着下巴,“柳宅附近确实有九条小溪,都往村外的大河汇,可这‘一粟’指什么?”
赵兰突然想起什么,从木箱里翻出个锈迹斑斑的铜盒,打开后里面是些发黄的种子,颗粒极小,呈紫黑色。“这是从紫桑树洞里找到的,柳先生的账册里提过‘粟种’,说能治咳疾。”
苏辞捏起一粒种子,放在砚台的冰纹网上。种子刚落下,冰纹突然收紧,将种子牢牢裹在中央,水面竟慢慢升起个微型的河网模型,九条小溪蜿蜒流淌,最终汇入一个小小的水洼,水洼里浮出个“粟”字。
“原来九条溪的交汇处,才是他真正藏东西的地方!”阿禾的声音里带着兴奋,帕子上的汁液还在往下滴,在砚台上晕出个越来越大的紫圈,“柳先生怕账册被烧,把最重要的东西藏进了粟种里!”
赵兰却皱起眉:“可那交汇处是片沼泽,去年还有孩子掉进去,被救上来时浑身都肿了……”
话音未落,砚台里的水突然剧烈翻涌,冰纹网寸寸碎裂,紫桑叶沉底的地方裂开个小口,露出底下的暗格——里面竟嵌着半块玉印,与赵兰找到的紫桑木印正好拼成完整的“柳”字,印底刻着行小字:“十五夜,月满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