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魏公公真是好大的手笔 (4/6)
口许诺了这一切!
“……今设匠籍署,凡技艺精湛、身家清白者,皆可入册。此乃皇恩浩荡,万世不易之基!尔等,当感恩奋进,以手中技艺报效大明!钦此!”
宣诏毕,全场寂静,随即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叩拜声。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魏忠贤待呼声渐歇,却并未按常理唱名,而是向前一步,冰冷的声音透过铁皮喇叭再次响起,压下了所有嘈杂:
“皇恩虽重,却不养无用之人!今日在此设立皇家松江织造厂,只收棉布匠人!凡有意入册者,皆需现场考校,以定品级!来人,传第一批匠人上台!”
此言一出,空地上数百棉布匠人顿时一片哗然,随即又被更大的期待和紧张所取代。
那嗓门洪亮的太监立刻展开一份名册,高声唱道:“第一组!华亭县纺纱匠李四、上海县染布匠王五、华亭县棉布匠张琢……共十人,上高台!”
张琢听到自己的名字,脑中“嗡”的一声,几乎站立不稳。
他和其他九人一样,在同行的目光注视下,满心忐忑,手脚发软地走上高台。
高台上,气氛森严。
一边是数十台纺车、织机和一排排装着各色染料的大缸;另一边是几位从京城织造局请来的大师傅,他们神情严肃,目光如刀。
而在他们身后,数名匠作监的匠师正守着小火炉和铁砧,手中紧握钢印刻刀,随时准备为通过者现场制牌。
魏忠贤一挥手,考较正式开始。
十人被迅速分开,带到各自的考官面前。
“李四!”一名考官指着一团棉花,厉声喝问,“此乃新棉,纤维尚短,若要纺出三十支纱,如何预处理棉条?捻度几何?”李四本是纺纱好手,但此刻心神大乱,结结巴巴,回答得错漏百出。考官毫不留情:“知识不精,技艺不纯!暂定九级技工!下去!”
“王五!”另一名考官指着一缸靛蓝染料,“此缸染料已显疲态,如何‘养缸’救之?若要染出月白色,需几染几晾?”王五哆哆嗦嗦地操作一番,染出的布色泽不均,考官摇了摇头:“经验尚可,应变不足。暂定七级技工!”
转眼间,已有数人被评定了高低,几家欢喜几家愁,终于,主考官的目光落在了张琢身上。
他没有问寻常问题,而是单刀直入,声音严苛:“松江棉布闻名天下,然其质松软,易起球褶,此乃人尽皆知之弊病!若要织出挺括耐磨,堪比北地贡布之布,于纺纱、上浆、织造三道工序,你有何法?”
这问题,非数十年浸淫此道并深思熟虑者不能答。
刚刚还魂不守舍的张琢,在听到这个问题的瞬间,所有恐惧与杂念都被手艺人的本能所取代。
他仿佛回到了自己那间破旧的作坊,面对着毕生钻研的难题。
张琢深吸一口气,不再结巴,声音沉稳地对答如流,从改变纺纱的捻合方式,到在米浆中加入特定草木灰增加硬挺度,再到调整织机上经纬线的张力配比,一一剖析得清清楚楚,鞭辟入里!
主考官眼中闪过浓浓的讶异,追问了几个极为刁钻的细节,张琢都对答如流。他终于点了点头:“讲得头头是道,光说不练假把式。去那边,用那台改良织机织一尺布给我看看!”
张琢走到一台他从未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