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只许成,不许败 (2/6)
r />
毕自严深知此策之伟大,也深知其推行之艰难。
……
“笃。”
一声轻响,打破了殿内的死寂。
清脆,孤单,却带着皇权专属的穿透力。
这声音仿佛直接敲在了每个人的心上,将他们从各自纷乱的思绪中强行拽了出来,所有的目光,瞬间聚焦于那张年轻而威严的面庞。
朱由检收回手指,环视众人,将他们的神情尽收眼底,他缓缓开口,声音清晰地灌入每个人的耳中:
“诸卿不必猜了。”
“朕所谓‘实业’,便是‘士农工商’之中,长久以来最受轻贱的‘工’与‘商’。”
“但,”他加重了语气,目光陡然变得锐利,“朕要做的非是寻常的工,亦非散乱的商。”
话音未落,他已然起身,龙袍上的金线在天光下流转,仿佛有活着的金龙在其上游走。
朱由检从笔架上取下了一支通体由象牙制成、笔头饱蘸朱砂的御笔。
他没有立即在图上动作,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户部尚书毕自严。
“毕爱卿,朕问你。如今我大明松江府,一户寻常织工,若夫妻二人拥一架三锭纺车,日夜劳作不休,一月能产棉布几匹?所得几何?”
毕自严闻言,立刻离座,躬身回话:“回陛下。民间三锭纺车,若非织造好手,夫妻二人协力,月产布不过十匹上下。除去棉花成本与苛捐杂税,所得不过二三两纹银,仅足糊口。若遇棉价上涨或年景不好,往往还要亏蚀本钱。”
寥寥数语,道尽了底层匠户的艰辛。
朱由检点了点头,脸上不见波澜,他手腕一转,将朱笔移至舆图旁的一张空白宣纸上,轻轻画下了一个寸许见方的小方框。
“此,便是一户之作坊。”他指着那个小小的红框,声音平淡。
随即,皇帝手臂猛然舒展,以那小方框为中心,画下了一个足有数尺见方的巨大红色方框,将先前那个小小的作坊轻而易举地包裹在了其中。
这视觉上的巨大反差,让在场的每一个人心头都是猛地一跳。
“而朕要建的,”皇帝手中朱笔重重一点那巨大的方框,“是可容纳千人、乃至万人的大坊!”
他一边说一边用笔尖在那巨大的方框内急速勾勒着,仿佛在描绘一座无形的城池。
“坊内,非是十架、百架民间纺车,而是千架、万架新式纺机,昼夜不息!”
“坊内,工序环环相扣。棉花经开松、梳理、并条、纺纱、织布、验货,最后成品由彼门出,装车运走。每一道工序皆有专司其职之匠人,日复一日,只做一事。其熟练,其迅捷,远非寻常织工可比!”
“此等规制,千人万人,各司其职,令出一门,如臂使指。其协作之效如大军团列阵对敌,令行禁止,所向披靡!”
朱由检停下笔,目光炯炯地扫视着已然呆若木鸡的众人,一字一顿,掷地有声地道出了那个全新的名谓:
“此,朕称之为——工厂!”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