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四面楚歌 (4/5)
境虎视眈眈。”
“不仅如此,”范文程继续道,“明国宣大总督满桂,亦非庸才。其麾下兵强马壮,训练有素。虽有我大清的盟友科尔沁等部落作为屏障,隔绝了明军与察哈尔部的直接联系,但长此以往,若让明国与蒙古诸部彻底连成一片,则我大清将陷入三面合围之势,后患无穷!”
殿内众将闻言,皆面露忧色。
这种被人用自己的招数反制的滋味,着实不好受。
皇太极沉默了,他当然明白这个道理。
但此刻国力疲敝,主力又要西调,他实在没有余力再去处理北方的威胁。
“此事,暂定为远期隐患。”他最终做出了决断,“明国与林丹汗新近联盟,根基不稳。且有科尔沁为我屏障,一时之间他们尚难构成实质威胁。当前之要务是击退孙承宗,打掉明国的主力!只要西线大胜,则南北之患,皆可迎刃而解。”
至此,皇太极基于所有已知的情报做出了战略部署:
——战略重心西移,倾全国之力,防备孙承宗的决死总攻;南线保持高度戒备,提防毛文龙的骚扰牵制;北线则暂时搁置,静观其变。
皇太极坚信,刚刚从崩溃边缘恢复过来的明国国力有限,绝无可能同时在三条战线上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孙承宗在西线摆出的那副决战架势,必然是倾其所有,是他们全部的赌注!
就在这个重大的战略决策被制定之时,另一条曾被视为救命稻草的道路,也悄然被堵死了。
皇太极的脑海中,闪过了范文程几月之前提出的那个极具诱惑力的建议——征伐朝鲜。
的确,趁着大饥之年,效仿先汗旧例,挥师蹂躏那个兵甲羸弱的邦国,夺其粮草财货以自救,是大金国屡试不爽的续命之法。
这个念头如同一块涂满蜜糖的烙铁,充满了野性的吸引力。
然而,一份来自朝鲜的密报却让这个看似唾手可得的选项变成了一个致命的陷阱。
三月初,一支悬挂着郑芝龙旗号的明国船队抵达了朝鲜的云从岛,卸下了四大船的物资。
其中不仅有粮食布匹,更有火铳火药以及铁甲!
这情报背后的含义,如同一股寒流瞬间浸透了皇太极的内心。
明国的皇帝非但没有在西线重压之下放弃朝鲜这枚棋子,反而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强了对它的掌控和支援。
这意味着攻打朝鲜将不再是一场轻松的掠夺,而可能是一场耗时费力的攻坚战。
皇太极想内心无比清楚,攻打朝鲜必须倾尽主力方能速战速决,可一旦主力尽出,辽东腹地便会空虚到极致。
到那时,孙承宗在宁锦一线那看似决战的架势,便会瞬间变成真正的致命一击!
那位孙督师会毫不犹豫地率领士气正盛的关宁铁骑越过大凌河,如狼似虎地直扑广宁,甚至兵临沈阳城下!
皇太极几乎能想象到那可怕的场景,八旗主力深陷朝鲜泥潭,而国都却被明军团团围困。
届时后路被断,腹背受敌,纵然在朝鲜抢到了金山银山又有何用?
那将是无可挽回的覆国之危!
这一连串的利害关系如电光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