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1/7)
自曲阜城郊的“行在”拔营启程,朱由检只带了不到八百的禁军、锦衣卫和骑兵。
那支曾经带给孔府灭顶之灾的大军主力,则暂时留在了原地,他们的任务尚未完成。
此刻的曲阜,早已不是那个人头滚滚血流成河的修罗场。
无数衣衫褴褛却双目放光的农人,正聚集在昔日孔府的田庄前,在锦衣卫和禁军士卒的监督下,丈量、登记、领取属于他们自己的田契。
“分田分地真忙”——这句不知从哪个兵痞嘴里喊出的大白话,成了这片古老土地上最动听的歌谣。
一场属于底层民众最原始直接的狂欢,正在上演。
而护送天子车驾离去的这支军队,士气也高昂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顶点。
每一个士卒的脸上都带着狂热的崇拜。
这种崇拜不仅仅来源于精神上的感召,更源于物质上沉甸甸的满足。
他们亲眼见证了皇帝如何用雷霆手段将那高悬于世间两千年,压在所有人头顶的圣人府邸碾成碎粉。
紧接着,他们便亲身参与了一场瓜分盛宴。
皇帝毫不吝啬,直接下令从孔府那查抄出堆积如山的金银财宝中,拿出一部分犒赏三军。
每一个参与行动的普通士卒,都实实在在地领到了二十两白银。
对于这些月饷不过一二两的士卒而言,真金白银的冲击,远比任何空洞的口号都来得直接有效。
而当他们带着这份满足感,将田契发到那些叩头如捣蒜的百姓手中时,所收获的那种发自肺腑的拥戴与感激,又让他们胸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荣耀感。
一手是天子赏下的银子,一手是百姓奉上的尊敬。
这种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激励,让他们深刻地理解了一个道理:跟着这位皇帝,有钱拿,有脸面!
与这支军队昂扬的气势相比,前方的兖州府城,则显得有些过于安静了。
大军抵近时,远远便望见兖州城门大开,城墙之上旌旗整肃,却无一丝一毫的紧张戒备。
城门外,宽阔的官道被打扫得纤尘不染,清水洒街,黄土垫道,一派恭迎圣驾的最高礼仪。
道路的最前方,以鲁王朱寿鋐为首,兖州府一众文武官员早已黑压压地跪了一片,屏息静气,仿佛已经等候了许久。
这番景象,与大军之前所经历的南下截然不同。
没有如临大敌的戒备,没有虚与委蛇的敷衍,更没有先前在曲阜城外那种肃杀。
有的只是彻彻底底毫无保留的顺从。
朱寿鋐跪在所有人的最前面,这位大明的亲藩此刻身形控制不住地微微颤抖。
尽管他早已做出了最明智的选择,但,功劳,在此时此刻并不能给他带来丝毫的安全感。
秦王朱存枢和福王朱常洵的下场在他脑海里反复述说着这位皇帝的‘与众不同’。
而就在几天前,传承两千年的衍圣公,在他眼皮子底下被千刀万剐。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