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声带、汤勺与消失的红本 (1/12)
省城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层。空气冰冷,弥漫着浓重的消毒水和某种金属器械特有的冰冷气息。无影灯刺眼的白光如同神罚,精准地笼罩着手术台。林星仰躺着,脖颈被一个冰冷的金属支架固定成一个微微后仰的、极其脆弱的姿势,口鼻被氧气面罩覆盖,每一次呼吸都带着沉闷的回响。
全麻药物像冰冷的潮水,带着无可抗拒的力量,正通过手背的静脉导管,缓慢而坚定地涌入他的血管。意识如同退潮般迅速剥离、下沉。视野里的无影灯光晕开始模糊、旋转,耳边监护仪规律而冰冷的“嘀嘀”声渐渐遥远、变形,最终化为一片深沉的、无垠的寂静之海。
他最后残存的感知,是喉咙深处那一片彻底失去知觉的空茫,以及……胸腔口袋里那个小小的、坚硬的暗红色硬壳本子。它紧贴着他的心跳,像一个沉默的锚,在意识沉入黑暗深渊的最后刹那,将他牢牢地拴在了“林星”这个名字所代表的一切之上。
无影灯下,主刀医生陈教授那双被无菌手套包裹、只露出冷静而专注双眼的脸庞,微微凑近了固定在林星口鼻上方的支撑喉镜。高清的显微镜头,如同通往另一个世界的探针,穿过张开的咽喉,清晰地投射在旁边的显示器上。
屏幕上,是声带的微观世界——一个伤痕累累的战场。
原本应该光滑、柔韧、边缘清晰的淡粉色声带组织,此刻布满了狰狞的白色瘢痕。那些瘢痕如同干涸板结的盐碱地,又像肆意生长的藤蔓,紧紧地缠绕、扭曲着声带的形态,将它们拉扯得变形、僵硬。断裂处的边缘参差不齐,被增生的纤维组织粗暴地粘连在一起,形成一道道顽固的、阻碍气流顺畅通过的堤坝。这就是林星那撕裂般嘶哑嗓音的根源。
“喉返神经监测电极就位。”
“显微器械准备。”
“生理盐水冲洗。”
“激光功率调整,低能量精细模式。”
陈教授的声音透过口罩,清晰而冷静地在寂静的手术室里响起,每一个指令都简洁精确。助手和器械护士如同精密的齿轮,无声而高效地运转着。
冰冷而精细的显微器械,在陈教授稳定得如同机械臂的手指操控下,小心翼翼地探入那片被放大的战场。尖端细如发丝的分离钳,极其轻柔地、一点点地剥离着那些如同混凝土般顽固的瘢痕粘连组织。每一次分离,都像是在拆除一枚极其微小的、深埋在血肉里的炸弹,需要极致的耐心和稳如磐石的定力。
生理盐水带着细微的冲刷声,持续不断地冲洗着术野,带走分离下来的组织碎屑,保持着视野的清晰。高清显示屏上,那被瘢痕束缚、扭曲变形的声带边缘,在精细的操作下,正被一点一点地从束缚中解放出来,小心翼翼地恢复着它本该有的、相对平滑的轮廓。
“注意保护喉返神经分支。”
“瘢痕基底较深,注意深度控制。”
“激光准备。”
一道极细、极冷的淡蓝色光束,从显微激光刀的尖端精准射出,无声地落在需要精准止血或切割的微小血管和顽固纤维组织上。光束接触的瞬间,组织表面冒起一丝几乎看不见的细微白烟,随即被生理盐水冲走,创面瞬间变得干净、清晰。这种激光的热效应被严格控制在一个极其微小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围健康组织的损伤。
时间在无影灯下无声流逝。显示器上,那伤痕累累的声带,正在经历一场无声而精妙的重塑。顽固的堤坝被拆除,扭曲的形态被矫正,断裂的边缘被尽可能地修整对齐。虽然无法完全抹去所有伤疤的痕迹,但那个曾经被彻底阻塞的“河道”,正在被艰难地疏通、整理,为声音的重新流淌,开辟着新的、更顺畅的可能。
“声带边缘形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