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第九十五章 不愧是起义的城市 (1/3)

      打的一拳出,免得~~。

    能解放中国,打退很多国家的人,是不可能去给人当小弟的。

    了解历史的都知道,是因为苏联第一书记换人,态度不一样。

    在一九五五年的时候就出现了要求苏联从大连旅顺撤军的事情。

    苏联撤军倒是答应的很快,也撤的快。但是撤军是有前提的,就是他们在旅顺投入的设备和设施不好带走,得卖给我们。

    设备和设施都是一些落后的东西,卖给中国的价格却不低。国内是以债务的形式购买的,基本上就是花了一大笔钱才送他们走的。

    而在今年,也就是这一九五六年,两国关系已经开始出现问题。

    工厂援建进度拖延,技术资料提供不再积极,很多项目搁浅。

    国内肯定是要未雨绸缪的,考虑一些事情的时候就要往坏的地方想。

    所以目前的局势是部队供应优先,一汽在生产的卡车是如此。明年第二机械工业部会把某型号的边三轮实试制任务交给昌城的洪都机械厂,生产出来后也是部队优先。

    在历史上,南京那边的汽车厂是先派人学习了某款苏联轻卡的制造技术。然后会在几个月后申请开发轻型卡车的试制,而那时候解放卡车刚好制造出来,在进行生产。

    研发一辆汽车的生产,对于这个时代的中国,不是一件小事情。因为南京申请的不是简单仿造,是跟一汽那样,需要弄自己的配套生产的。

    单纯的仿造就是买一堆零件看看能不能按照样子造出来,研发是看看这些零件我们能不能能搞出来,然后再按照款式去组装起来。

    南京那边要研发轻卡汽车,人力和财力投入是不小的。要投入多少,如何去投入,要多少部门和企业去配合。都是工业部要考虑的事情,像这种大投入的,哪怕是国内需要的产品,也不是头脑一热拍板就是了的。

    生产汽车基本上都属于重点项目,这样的项目从申请到审批,能半年批下来就已经算快的了。

    要知道苏联援建的项目,要想开工都差不多要审批三个月以上。这审批是综合考虑的问题,不是张嘴我要如何,我要怎么样的。

    江成在昌城的那种忽悠法,在真正的大项目上是行不同的。

    江成能在昌城造车,他的情况跟其他地方单位造车不一样。第一是自身有造车技术,会造车。

    第二,压根没从国家的战略角度出发,也就是国家目前需要什么车他不管,他只是想着在昌城造一些送货的车就可以了。

    第三,江成造车没有组建配套部门,按照道理,他就算能从一汽厂采购到一些汽车零部件,最多也就是试制出来几辆成。要量产的话,还是得申报到工业部这边来,当地工业局审批不了这样大的项目。

    可是,昌城那边不需要工业部审批建设汽车制造厂。因为他们那边只要建设一个组装厂就可以了,投入建设一个大点的厂房钱,当地地方部门就可以直接拍板了。

    因为那边搞出了一个产业链,有十几家工厂在配合一起生产,而不是像一起这样的一体化。

    真要算起来,别看一汽现在有几万职工。可真要跟昌城那边比,人家十几个厂的职工加一起也不分伯仲。

    关键是昌城那边要弄汽车制造产业链,按照道理也是组建不起来的。因为那边根本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此去直上青云路 太子妃她断案如神 凶兽穿书破案,反派靠边罚站 1983:从小剧团开始的强国梦 神之圣君 氪金养纸片人后,被迫修罗场 饮食男女 重生古代当良民 倒霉蛋的修仙生活 欲野
相关推荐:
凶兽穿书破案,反派靠边罚站 饮食男女 欲野 美利坚:我来是留学,不是留情啊 他怎么混进娱乐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