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画张图就开始预售 (3/4)
nbsp; 不过风险大往往利润也大,同样类型款式的公交车,九龙巴士公司要从欧美采购。某款单层的巴士,出口价格就在一万五千块香江币了。采购到香江,还要支付运输和关税费用,成本在一万八至二万。
而现在江成代表的昌城汽车厂,只报价二千六美金,加上国内不收出口税什么的。
等于从国内要是能购买到一批公交车,能降低百分之四十的费用。
这次九龙巴士公司可是一次要采购二十辆巴士呀,能节省最少十五万费用。
反正综合计算了一下,开坏一批,当废铁卖,还能再买一批。也就是国内生产的巴士能有欧美生产的巴士一半的寿命,那就不会亏。而且也算是支持一下自己的国家发展了。
“江先生,就你这销售才能,要是能去香江发展,肯定有一番作为呀。你那预售的轿车信息我也看了,两百美金定金,我个人买一辆。”李先生笑着说道。
“那这单层巴士~。”江成疑惑的询问道。
“当然是买啦,我们都是同胞,你总不会坑同胞吧。”李先生笑着说道。
“那当然了,中国人不坑中国人。”江成快速的接话道。
“说的好呀,中国人不坑中国人。江先生,你这个朋友我交定了。”李先生高兴的回应道。
在这个年代跟爱国人士说这样的话,那真的有共鸣。
但在后世,听到这样的话,特别是缅甸那边同胞打电话说‘中国人不骗中国人’,那十有八九就是只骗自己人。
二十辆的采购大单,要知道香江那边是可以直接用香江币在银行换成英镑和美刀的。到时候让采购商帮忙用英镑或者美刀支付,也是没有问题的。
这一单就能有五万美刀的销售额了,虽然利润没多少,等于一辆公交车才卖七千块人民币。江成在画图的时候就估算了一下,自己厂不算人工费,可能成本都接近六千五。
进口的汽车玻璃成本都得两千左右,发动机材料和各种材料的进口,又要三分之一。剩余的钱,整个产业链上各工厂挣一些,到汽车厂这边,勉强能挣个五百块。
但五百块扣除一下人工,才二十辆巴士。一个香江,不可能短期还能有订单,专门去组装一条生产线也不可能。
只能组织大批钣金工和锻工,手搓巴士了,五百块真的可能要亏本。
但站在国家层面上,这就是挣了。
国内的人工和材料部分,能换成一千块左右美刀的收入。这要是卖粮食,得卖十吨小麦或者十三吨玉米才能卖一千美元。
五万美金的交易额,在广交会上就的大单了。江成跟李先生谈好后,双方都安排人签约。江成就不管签约和付钱的事情了。
江成搞的预售和轿车定金抵扣的事情,也是跟外贸易部的人请示过了的。对于轿车也是真的不挣钱,就是在做市场。
不挣钱的原因依然是很多东西需要进口,如果是岛国去生产,人家可能就有利润。
要知道六七十年代,香江那边一辆轿车就卖一万块不到的香江币。岛国厂家要挣钱,销售商人也要挣钱,到购买者手里才一万不到。成本有多少,大家可以猜想。
预定轿车的不只李先生一个人,有顾虑的人的确不少。但诱人的价格和每天在减少的预售数量,让不少人有点坐不住。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