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骡子车 (3/5)
nbsp; 现在杨兴想明白了,老父亲是希望他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猎户的后代只能是猎户,官绅的后代却依然是官绅。
这一法则,放在任何一个朝代都适用。
唯有考取功名,才能改变命运。
父爱如山,是直到老父亲过世之后,杨兴才悟出来的道理。
「吃了山猪脑,就可以变得聪明,以脑补脑。」
这是猎户间深信不疑的事情。
仅仅因为老父亲想给家中寒窗苦读的孩子补补脑,将山猪脑挖了出来,破了山猪的卖相,那些官差,就乱棍将老父亲打死了。
当然,官差给杨兴的死因,是失足摔下山,摔死的。
可老爹遗体身上的,分明是棍伤啊!
而且老爹当了一辈子的猎户,又怎会失足摔死?
经历过悲伤和迷茫之后,杨兴决定击鼓鸣冤。
但等待他的,只有官差无情的水火棍,还有打发他的五百文钱。
老父亲的一条人命,只值五百文?
杨兴不服,不断给县衙里的官爷们写信,甚至还给南州府写过信。
但无一例外,这些信,都如同石沉大海一般。
而且官差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登门送上亲切的“问候”。
一条人命没了,连伸冤的机会都没有。
这样的朝野,还是杨兴向往的目标吗?
于是杨兴学会了闭嘴。
他开始闭门守孝,守孝期间,他重新捡起了父亲的那把弓,靠猎物苟活着。
而今,守孝三年,外面的世界,更是天翻地覆。
同乡的书生好友们,全都落榜,反倒是那些卖弄江湖方术的歪门邪道,都得到了皇恩,进入了道阁为官。
烂透了。
守孝期间,他洋洋洒洒的写了上万字的状纸,打算典卖家产,沿途狩猎,上京师,还老父亲一个公道。
然而,就在他出发之前,收到了来自同乡好友方伦的来信。
信中,方伦给他描述了一个如同世外桃源般的布庄,并邀请他也加入,成为一名护庄。
护庄?
在杨兴看来,护庄不过也是一群仗势欺人的家伙罢了,跟那些害死自己父亲的官差有什么区别?
杨兴之所以犹豫,也仅仅只是因为信中所说的月钱有些诱人。
毕竟上京路途遥远,纵使变卖了家产,也不足以支撑他去到京师。
但如此想来,只怕方伦已经道不同不相为谋了。
还是得去一趟县城,买头壮实一些的驴子,再走官道上京师吧。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