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改革 (2/3)
nbsp; 能够熟练掌握四书五经的人才自然也有余力学习其它知识。
至于那些对四书五经理解困难的未必不能在其它方面有所成就。”
众人听了李治的话以后全都陷入沉思。
少顷之后李世民率先开口道:“如此一来官学培养出来的学子可就如同那些私塾一般未必都能做官了。”
李治道:“国家原本也不需要太多官员,即便如今也有许多学子根本无官可做。
倒不如鼓励这些人进入各行各业,或许还能为国家发展做些贡献。”
李世民等人听了这话以后点了点头。
大唐前些年裁撤了大量的京城官员,朝中曾一度只剩下六百多名京官。
这两年虽然增加了不少,但基本上都是从现有体制内进行的提拔。
至于那些参加科举的士子们加在一起也不过录用了十几人。
剩下的士子中有一些被招入各家王府以及高官府中做了门客幕僚。
有一些确实也选择了经商或是进入私塾教书等其它职业。
只有少数不死心的依然每年都在尝试考取功名。
按照李治的想法这些人如果能够学习到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从而进入自己喜欢的行业倒也算是一条不错的出路。
少顷之后李世民开口道:“雉奴所言有些道理。
便按此法尝试一番,若是成效显著对朝廷来说便算是大有裨益。
即便效果不显也不过就是浪费了一些钱财而已。”
李世民这话说得很是随意,主要的原因就是如今朝廷有钱。
商业发展特别是海贸的开启给朝廷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税收,这些钱足够应付各种突发状况。
众人听了李世民的话以后纷纷点头,算是通过了这一事项。
就在这时李治再一次对李世民开口道:“儿臣认为如今考试的方式也有改革的必要。”
李世民疑惑的问道:“考试方式有何不妥之处?”
李治道:“如今考试之时所有考生的名字都能被考官直接看到。
如此一来那些在朝中有些关系的世家就会想尽办法去走通主考官的门路为自家子弟谋取更高的排名。”
李世民道:“依你之见要如何改革?”
李治道:“糊名,将所有考生的个人信息全部隐藏起来。
如此在阅卷之时考官们便会只关注考生的真实水平,能够做到真正的优胜劣汰。”
这个提议又让众人的眼前一亮。
按照李治的方法执行,那些世家子弟便失去了一项隐形优势。
一旦他们和普通人家的学子一样只能凭借自身的本事考取功名那么他们中的很多人就会早早地被淘汰。
如此一来等到这些学子们来到长安参加省试的时候普通学子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