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及二十四州的旱情 (2/3)
往往一件看似精美珍贵的物品其实不过是一些低级原料经过合成以后的产物。
而拥有合成技术的一方往往能够以此赚取巨大的利润。
如今因为李治的出现使得大唐能够在工业化的道路上先行一步。
但是即便李治再如何神奇也无法改变大自然。
于是就在大唐各方面一切向好的时候,一场波及范围极大的干旱再次降临到了大唐的土地上。
贞观九年夏中,剑南,河东两地共二十四州相继上报了旱情。
李世民召集了一众大臣来到太极殿商讨救灾事宜。
这一次李泰由于最近一年的出色表现再次获得了上朝听政的机会。
李承乾,李泰和李治兄弟三人又一次同时出现在了太极殿内。
户部尚书王珪先是将两地受灾的州府向一众大臣做了通报。
其中剑南道受灾之地共有松州,交州,当州,袥州等十州受到不同程度的灾情。
而河东道则有云州,蔚州,朔州,代州等多达十四州受灾。
王珪公布完受灾的州府以后李世民开口道:“诸位爱卿,眼下正是各地庄稼最后的生长期。
倘若灾情持续不解恐会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
朕欲派人前去督导赈灾之事,不知诸位可有人选?”
李世民的话音落下以后大殿里一时没有动静。
这种事情一般也就几位宰相和各部尚书才有资格发言。
其他人不过是等着这些大佬的商议结果。
如果用到自己就拍着胸脯表示一下自己欣然接受,用不到自己当然更好。
沉默了一会儿之后,御史大夫温彦博开口道:“臣推荐监察御史马周,监察御史萧翼分往两地,督导赈灾事宜。”
出了这种事御史台和监察院肯定是要出人的。
于是温彦博便首先张口推荐了两人。
李世民听了温彦博的推荐以后点了点头。
这两人中萧翼多才善谋,能够随机应变。
而马周为人忠贞端正,遇事能深入分析,也是不错的人选。
房玄龄等人对他们两人也比较认同,于是纷纷表态同意由他们二人作为主使带人前往两地。
就当李世民准备开口宣布对两人的任命时,李治却突然站了出来。
只听他开口说道:“父皇,儿臣请求前往河东赈灾。”
李世民疑惑地开口道:“吾儿可是有何妙策?”
李治道:“儿臣暂时并无妙策,但儿臣想为河东百姓略尽绵薄。”
李世民问道:“为何有此想法?”
李治道:“儿臣封地便在河东,既然拿了当地的食邑自当懂得感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