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章:旧照藏,少年影 (1/4)
陆承安去南京的第二天,上海的天就跟漏了似的,淅淅沥沥的雨没停过。雨点砸在苏清媛公寓的玻璃窗上,“啪嗒啪嗒”响,把窗外那棵老梧桐树的叶子洗得发亮,可看着总觉得灰蒙蒙的,跟我这会儿的心情一样。
我守在母亲床边,她昨晚吃了陆承安托人送来的进口药,咳嗽总算轻了些,可脸色还是白得像张纸,连嘴唇都没什么血色。我伸手摸了摸她的额头,还好没发烧,心里稍微松了口气。春桃端着刚熬好的小米粥进来,小声说:“小姐,阿姨醒了,你扶她起来喝点粥吧,垫垫肚子也好。”
我点点头,轻轻叫醒母亲。她睁开眼,眼神还有点迷糊,看了看窗外的雨,突然说:“若雁,你把床底下那个樟木箱拉出来,我想找样东西。”我愣了一下,那箱子是外婆传下来的,黑檀木的,上面雕着缠枝莲的纹样,边角包着铜皮,现在铜皮都氧化成青绿色了,平时都塞在床底,好几年没动过。
我蹲在床底,手指扣住箱子上生锈的铜环,使劲一拉,“吱呀”一声,那声音又尖又涩,像是老物件在叹气。一股混合着樟脑和旧布料的味道扑面而来,瞬间把我拉回小时候——那时候外婆还在,总把我抱在膝头,打开这个箱子给我看她年轻时的首饰,说“等我们若雁长大了,这些都给你当嫁妆”。
“您找什么?我帮您翻。”我把箱子里的东西一件件往外拿,先看到的是几件苏绣旗袍。天青色的缎面上绣着白牡丹,针脚细得跟头发丝似的,花瓣边缘还晕着浅粉,这是母亲嫁进沈家时穿的;还有件宝蓝色的,领口和袖口滚着银线,当年母亲穿它去参加商会晚宴,好多人都夸好看。母亲接过那件天青旗袍,指尖轻轻摸着上面的牡丹,眼神软下来:“你外婆当年为了给我做这件旗袍,特意去苏州找的老绣娘,光领口那圈珍珠就缝了半个月。那时候她总说,女孩子嫁人要穿得体面,才能在婆家站得住脚。”
翻到箱底时,我摸到一叠用红绳绑着的硬纸片,解开红绳一看,是本厚厚的牛皮相册,封面上还印着“上海华美照相馆”的字样,边角都磨得发毛了。母亲凑过来看,翻着翻着突然笑了:“你看这张,是你五岁生日时拍的,那天承安也在,你非要拉着他一起吹蜡烛,不然就不肯吃蛋糕。”
我凑过去,照片里的我穿着粉色小裙子,扎着两个羊角辫,脸上还沾着蛋糕奶油,正踮着脚往蛋糕上凑;旁边站着个十几岁的少年,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学生装,袖口卷着,露出细细的手腕,眉眼间已经有了现在陆承安的轮廓。他手里拿着打火机,正要帮我点蜡烛,嘴角带着浅浅的笑,眼神亮得像星星,手腕上还戴着个旧旧的银镯子。
“我怎么不记得承安哥那时候就在我们家了?”我指尖碰了碰照片上的少年,心里有点发暖。印象里陆承安一直是穿着长衫、不苟言笑的管家模样,没想到他年轻时还有这么清爽的样子。母亲叹了口气,把相册往我面前推了推:“你那时候太小了,记不住事。承安十五岁来的沈家,是你外公的远房侄子,他老家遭了水灾,爹娘都没了,你外公心善,就把他接来上海了。你那时候天天跟在他屁股后面,一口一个‘承安哥’,连睡觉都要抱着他给你做的布老虎——就是你小时候最喜欢的那个黄老虎,后来被你洗得褪了色,破了个洞,你还不肯扔。”
我突然想起春桃之前说过的话,说我小时候掉进过沈家花园的池塘,是有人跳下去把我救了。“妈,我小时候是不是掉过池塘?春桃说有人救了我,是谁啊?”母亲的手顿了顿,眼神飘向窗外的雨帘,雨丝还在断断续续地落,把梧桐树叶子打得沙沙响。她轻声说:“是承安。那天你偷偷跑去池塘边玩水,想捞水里的荷花,脚一滑就掉下去了。承安听到你的哭声,连衣服都没脱就跳下去把你抱上来,自己发了三天高烧,差点烧糊涂。那时候你爸还说,承安这孩子心善,以后肯定是个可靠的人。”
原来救我的人是他。我心里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想起签契约那天,他递过来的那份文件上“婚后全力协助沈若雁营救沈敬之”的条款,想起他手背上被宪兵划伤的伤口还渗着血,却还挡在我和母亲面前,突然觉得这场契约婚姻,好像比我想的要复杂得多——他对沈家,或许不只是管家对主家的责任。
正翻着相册,一张照片从页缝里掉了出来,飘落在樟木箱上。我捡起来一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