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第三十六章 清明文会(5k) (4/5)

sp; 此时裴頠是主攻方,他谈论道:“物各有性,人何尝不然?”

    “鲲鹏不可与燕雀言九天之高,大椿不可与朝菌言春夏之别,惠子难以体会到庄子的快乐,人和人之间其实不可以以同类而语。那士人与农人之间呢?男人与女人之间呢?”

    “正如同蟪蛄不知春秋一样。士子不可能对庶民明言君子治国之道,女人也只能知道相夫教子。这就是人人生来就有的本份。所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就是出于这个道理,不是我们不想不有教无类,实在是有些道理就是旁人所理解不了的。”

    “这就是天性所受,各有本分,不可逃,亦不可加。”

    这话听得刘羡大皱眉头,他本来对裴頠前面的贵有贱无之论大感欣赏,不料在后面竟然说了这么一个,人各有命,差距已经到了不可以同种而语,要各守本份的论调出来,他非常不喜。按照这个理论下去,莫非人的宿命一开始就注定好了,不可能改变吗?

    他也实在看不出来,自己和小梅、何成他们有什么不同,石崇等人又有什么资格应该坐拥巨富。

    不过在场的大多数人是士人,难免对裴頠这番言论十分欣赏,毕竟这番论调说出来,其实就是在论证士人是天生贵种,就是应该统治那些凡人贱民。

    只是喜好清谈的王衍却也不喜这番言论,他皱眉道:“人之有欲,正如鸟之有翅,这是自然之理。”

    “所谓安守本分,知足常乐,本就是圣人之学,君子之道。世人往往精修多年,也难窥其中一二门径。”

    “荀子言,凡人有所一同: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目辨白黑美恶,耳辨音声清浊,口辨酸咸甘苦,鼻辨芬芳腥臊,骨体肤理辨寒暑疾养。这无论是夏禹还是商纣,都是同样的。”

    “同样,人之好利,熙熙攘攘,皆是为此。逸民说什么天性所受,各有本分。别的天性我暂且不论,可对于人来说,恐怕永远不会真正安于本分吧?”

    “就好比陈胜吴广尝言:‘王侯将相安有种乎?’,随即关中鼎沸,一发不可收拾,最终导致暴秦覆灭,却不知本分何在呢?”

    这段话直指裴頠言论的要害,认为人和人之间的差异还没有大到各有其分的程度。

    裴頠倒是好整以暇,显然对这个话题思考良久,他说:

    “这便是世人愚昧之所在了。”

    “暴秦不安其分,妄图窥探神器之位,自称皇帝,失份在先,陈涉以白衣起义,后越位称王,失份在后,故而两者皆亡。”

    “而汉高顺应天命,伐无道,诛暴秦,复义帝之仇,又郊祀诸王在前,封侯列赏在后,使各人安居其位,各守其分,这才有了两汉四百年之事。”

    “而观汉之所亡,便是桓灵不安其分,贬斥党人,拔擢宦官,使得阴阳逆转,社稷倒悬,这才有黄巾之祸,董卓乱政。”

    “由此观之,可见各守其分则天下安,各离其分则天下乱,以小求大,理终不得。各安其分,则大小俱足。所以我士人之职责,便当是使下人在下,上人在上,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而我等身为臣子,最大的本分,其实就是让世人明白这个道理,如此才能维持社稷江山,使神器永明,天下太平。”

    说罢,全场皆惊,不能驳斥。

    刘羡也非常惊异,裴頠这番论调,是把《老》、《庄》学说融入到了治国之道里,虽然内容荒诞不经,甚至可以说是完全背离了儒家精神,但却也符合当下西晋的实际需求,将名教与自然相结合,可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开局影帝系统你却让我参加跑男? 大秦风起,我只手挽天倾 大秦:开局以七星灯为始皇长生! 末世重生:手握画笔娇养毛茸茸 斗罗,我靠面板成就神明 [综英美]性转cos后我在哥谭群穿 苏斋 三清偷听我心声,洪荒剧情崩完了 抗战:黄埔将星,开局降服李云龙 末日:财阀太子,开局反派巅峰!
相关推荐:
大秦风起,我只手挽天倾 大秦:开局以七星灯为始皇长生! [综英美]性转cos后我在哥谭群穿 试错沦陷 重生后,权臣日夜向我求名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