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瞒天过海 (2/4)
/>
“子进(孟讨),我给你两百人,你去难民中传播消息,就说荆州刺史刘弘不日就将北上勤王。”
“诺!”
“孟张(公孙躬),我将手中的这两千骑都交给你,你去偃师城内驻守,不时来骚扰西军,但以固守为上,等待东军来援。”
“诺!”
众人但听刘羡一项项命令发布出来,有条不紊,心中自然是愈发自信。但也有人察觉到些许不对,刘羡说了许多命令,却唯独没说对自己的安排,他到底是何想法呢?
到最后,刘羡终于说道:“其余各部,好好歇息,明日清晨,随我杀回洛阳!”
此言一出,众人大哗,他们几乎以为刘羡在开玩笑,这不是自投罗网吗?
但刘羡的面色仍旧严肃,这是他深思熟虑后,方才做出来的决定。因为在他看来,求援诸事并不是问题,难点从来只有一个。而它不在洛阳之外,反在洛阳之内。
天子与朝廷,永远是大义的旗帜。因此,想要逼退张方,首先要确保朝廷不投降,仍然在洛阳城内与其作战。否则朝廷率先下令投降,那就失去了大义,刘羡便是想再多办法,也没有用处。
这么说来,就需要有人带兵杀回洛阳,主动将自己置身险境之中,撑到东面的援军来救。
这是一项极为危险的举动,而且前去的不能是常人,他必须要能在洛阳内主持大局,说服朝中公卿们不投降,并且还要激发残兵们的士气,让他们相信能够取得胜利。如此才能支撑日久,坚持到河南行台的援军到来。
故而综合种种要素来看,只有刘羡自己返回洛阳,才能达成这种效果。
可这无疑是幕僚们难以接受的,哪有主帅身赴险境,部将在外照应的道理?李盛就反对说:“主公,这不妥吧,先不说您如何入宫,就算入了皇宫,要是守不住,那您不就困死在里面了吗?”
“所以我才让孟张在偃师照应。”刘羡解释道:“一旦我不能坚守,就会在宫北升狼烟,到那时,孟张前来袭扰,我率宫中残部突围,座下有翻羽这等快马在,总是能逃出去的。”
他随即又说:“做大事岂能惜身?纵观曹操的乌巢之役,白狼山之役,不都是他亲自赴险,方才成功的吗?”
李盛闻言,知道自己说服不了刘羡,只好又问道:“那主公打算如何入洛呢?”
刘羡对此早有谋划,轻描淡写的一笑后,他低声说:“这不是有个现成的引路人吗?”
此时夜已深了,皎洁的月辉如清霜般洒满窗台,周围极为静谧,正是人歇息的好时候,可马泰却转辗反侧。
在与刘羡对完话后,他已经松了绑,仅仅被软禁在一间房舍内。暂时没了生命的威胁,按理来说,他可以松一口气了,可一想到将来的前途,马泰又难免忧心忡忡:这下可好,自己不仅打了败仗,做了俘虏,还把军中的底细给透露出去了,要是让张方得知了,岂不要将自己千刀万剐?
但他又实在畏惧刘羡,这个人好似是带着答案问话的,马泰感觉只要自己一说谎,就会为其看个通透。可话说回来,马泰却不理解刘羡的那些问话,他想干什么,是想投降?还是想谈判?亦或是逃走?总不可能是要反过来自投罗网吧!
种种杂念交织在一起,令马泰难以安睡,于是他翻来覆去,百无聊赖地听窗外风声。
不料门外忽然传来脚步声,继而有人敲门道:“马都尉,太尉有事找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