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铜雀台咏史 (2/4)
上,还绘有丹青无数,圣贤毕至,祥瑞咸集,皆栩栩如生,令人过目难忘。
刘羡从中穿过后,转向西北,然后便来到了邺宫中最为著名的铜雀园。
一条清澈的河流赫然在园中蜿蜒流淌,那是长明沟,是自漳水中专门开凿过来的人造河流。河流两岸遍布果树,曹操曾主持在其中修建竹林、果园、葡萄园、灵芝园等园林。这些园圃,地形辽阔,树木繁茂,错落有致,风景宜人。值此春光时节,正可见繁花锦簇,飘香四溢。
但铜雀园中最引人注目的,并非是这些果园,而是城墙上耸立的三座楼台,真是巍峨壮观,堂皇大气。左右两座高台,皆高达八丈,并列耸峙间,可见每台上建有上百间房屋,雕梁画栋,数不胜数。而最中间的那座更加高耸,即竟高达十丈,高台之上,又有数丈高的阁楼坐落四角,以空中阁道相连,台中坐落有一座铜雀雕塑。
这便是世人称之为“三台”的冰井台、铜雀台、金虎台。
刘羡一行人登上铜雀台后,卢志正在台上检查布置,见刘羡到了,便信步上前,笑问道:“刘府君,你觉得这里如何?”
刘羡从台上往台下望,只见城内城外的风光尽收眼底,不由感慨说:“什么是三台之固,我今天算是见识了。”
听到刘羡的赞赏,卢志得意地笑笑。他做了十年的邺县县令,对于这座城市,自然是感情颇深,因此也格外地在乎其口碑。他自豪地介绍说:
“洛阳、长安这些古都虽然名头响亮,但年代太久远,许多建设都太过老旧,不合时宜了。而魏武帝修建邺城时,可谓是费尽心血,城内的里坊是最完善的,这不必多说,但最重要的还是这铜雀园。”
“仅这三台所在,足以屯兵数万人。其中冰井台内还设有冰室,室有数井,藏有冰、煤又有粟窖、盐窖。在冰井台以北,还设有武库,马厩和粮仓。相比之下,洛阳的府库却未免失之星散,不利于防守。”
“若打起仗来,更别说城中军民南北分隔,不易发生骚乱。哪怕南城失守,可以退守到宫中。宫中失守,也可以退守到三台。将所有兵力囤聚在此高台之下,寻常的土山蚁附攻城之法全然无法奏效。若不将台中存粮耗尽,恐怕是决计无法破城的。”
听到这里,刘羡再环顾周遭,不得不发自内心的赞同:单纯从军事要塞的角度来看,邺城的结构显然要比洛阳与长安合理,不愧是一代军事天才苦心孤诣营造的大本营。
他转念又想:若是自己攻城,而城内有五六万守军的话,那到底要花多少兵力,采用什么战术,才能攻下这座城池呢?刘羡就这个问题沉思少许,一时间无计可施,不得不苦笑着放弃。
过了片刻,参与诗会的人渐渐到齐了,成都王司马颖落座在主席,常山王司马乂并列坐在副席,众官僚按照官位大小,依次在铜雀台坐下。
与会的人确实是多极了,在铜雀台上坐成密密麻麻一片,差不多有五六百人。记得当年石崇在金谷园举办清明诗会,也没有来这么多嘉宾。当然,这里面有很多人是不会作诗的,也就是过来见识一下诗会的盛况,真正会作诗的大约只有四五十人左右。
主持诗会的当然是成都王左长史卢志,他手持羽扇,坐在主持席,身穿青白色儒服,头戴纶巾,精心打理得胡须与两鬓髫发自然垂下,颇有一般雅致风采。
诗会的气氛还是比较闲散的,好友各自闲谈,喝酒饮食,都不受拘束。大家只需要等着主持人出题,然后思考作诗,再公布出来,让观众们品评一个优劣罢了。
托司马乂的福,刘羡坐的顺序比较靠前,可以直接听到卢志与司马乂商议题目。
卢志对司马颖说:“殿下,参加今日诗会的,都是矢志报国之士,不如就让参会的诸君,以报国为题,写些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