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拆分少府 (3/4)
; 虞醒投资为战争而生的工业,能够直接转为民用的很少。生产民用品,与生产军用品是完全不一样的逻辑。
车厂就给了虞醒足够的教训与样本。
虞醒制造的铁太平车,本质上是卖给百姓回收货币的。但问题是,最后采购最多的谁?是工部,是少府。
百姓也有买的。本质上不多。
百姓没有需要吗?
有的。
虞醒后知后觉才发现一个东西,那就是:针。
针作为百姓生活决计不能少的物件。看似很简单,其实也很不寻常。针必须有好钢,否则做厚衣服就容易折进去。
而云南兵器用的钢是最好的。
于是在军营附近,就有铁匠,从军营中弄一些废钢,打成针卖给百姓,生意相当好。
虞醒更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现在不是扩充少府的时候了。
就好像针。
就算是给整个云南所有百姓每一个人配十根针,这生意估计能有十几万贯的。
你说这生意不大吗?
怎么不大。一家通吃,十几万家私,那就是大富豪了。
但少府介入?根本不值当。
不说少府浪费不浪费,单单是管理成本。这事情就很麻烦。而针的问题,关键在销售,只要有好钢,打成针,可不是什么高科技。
怎么卖出去才是问题。
但这样的产业一个很少。但是几十个上百个,那就蔚为壮观。不可小窥了。
但是如果民营经济起来,那该如何收税的?
少府的利润几乎全部是军费。而如果民营企业,不能给朝廷提供赋税,虞醒努力做这么多事情,直接肥了下面一群人,反而削弱国力。虞醒才不会做的。
这里就有一个征税成本的问题。
即便是后世,一些小商铺饭店,都是自己报税,还有是定额的等等。
这些人的税是很难收的。
真正好收的是大企业。几个税务人员,就能负责好几个大企业,直接去查账,就能征收好多赋税。
虞醒想要做征收商税,最好的办法是就是培养大企业。
但大企业怎么培养?
这还是一个问题,公司就是虞醒为这个问题开出的药方之一。
“朝廷直接经营贱业。传出去名声不好?”谢枋得说道。
“前宋是怎么做的?谢相不会不知道吧。有人说,各项课税加上市舶司等赋税收入,早就超过了田赋收入?是也不是?”
虞醒已经做改朝换代的准备了,宋朝也就变成了前朝。
“臣所知不多,但是殿下所言,大抵是事实。”谢枋得苦笑,“我明白殿下的意思,朝廷赋税从商事上来,这已经是一个事实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