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谢枋得VS陈国安 (3/4)
; 虽然说虞醒在云南大部分体制都是继承宋制,但本质上是中央直接管理府,也就省掉了路一级别的行政单位。
而且安南的情况就不一样了。
安南的版图并不比云南版图大,但是人口却多出很多。
不可能仅仅在安南设一个府。如果设好几个府的话。云南直辖的府一级别又太多了。再加上交通不便利。很不方面。
在安南设省,就成为事实了。
为什么是效仿元朝设省,而不是效仿南宋设路,不仅仅是因为虞醒与他讨论这方面的事情。也实在是因为宋朝地方体制为了中央集权,简直太烂了。
很多人总结宋亡之教训,都觉得南宋地方体制就是相当大的问题。
后世,即便继承元朝的省制,并不是说元朝的省制有多优秀。而是元朝的省制最少好像个东西。宋朝的路制,根本不是个东西。
虞醒一笑,说道:“巧了。陈国安也是这个想法。”
陈国安说道:“谢相,以下官的想法,设安南省,完全继承安南体制,将安南一京十六府,改为十七府。”
“一切照旧。用安南旧臣,最快速度安堵地方。”
“不行。”谢枋得断然拒绝。
“安南府一级别编制太小了。又经过一场大战,伤亡百万众,裁州并县,以应时局。”
“殿下,安南除却东京城外,共有县城二百三十三座,其中固然有一些边荒之地,土司所居,更有一些在江北尽成丘墟,然现在还有的县城最少有一百八十座以上,一府下辖十县,这个编制如何算得小?莫若以谢相之意,裁撤江北府,太原府裁撤其一。也算是应对时局了。”
东京城就是升龙城。
之所以叫东京城,这就要说一些安南迁都的往事了。不过这不是安南陈朝的时候,而是安南李朝篡夺前朝基业之后,迁都升龙城。
故称东京。大抵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时是北宋。北宋定都也是东京。
就好像是杭州有一个西湖,天下各地都有西湖一样。
就论县城的数目,安南一地,已经超过了云南八府了。云南八府加起来,估计也没有二百多个县城。
不过,虞醒也看出来双方矛盾中心了。
这本质上是官帽子的争夺。
如果安南有十七府,就要有十七个知府。而云南现在才几个府?云南八府再加上西海两府,一共十个府。这一下子出现十七个同级别官员。
还一切都按旧制了。就摆明说,要用安南旧人。
谢枋得怎么可能接受啊?
谢枋得自然要压缩安南编制。十几个府,想都不要想了。
只是这一件事情,他不好插手。
原因很简单。
他立场在什么地方?
安南初定,是需要拉拢人心的。对于安南兵马。虞醒或许还心怀忌惮,但是对大部分愿意投靠的安南文人。虞醒是敞开怀抱欢迎。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