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远虑近忧 (3/4)
开始都是骑兵,将来成为统帅。手下直属军队也是骑兵。
而大部分汉将,都是从统领步卒开始的。因为大元朝骑兵虽然多,但也是有数的。新人自然从步卒开始,然后将来会调任骑兵,成为统帅后,骑兵在他的全军的数量是少部分。
阿术提拔李恒,是因为李恒是西夏人,却养在蒙古王公之家,算是自己人。
他选刘二拔都,固然有他本身的才华,更多是因为未来潜力了。
“太原贼子东进,你立即北上,如果有机会,就击破敌军,如果没有机会,一定要确保后路安全。”
“是。”刘国杰接令,立即去了。
*******
郭英杰带着大军正走在大路上,浩浩荡荡向东方挺进。
本来陈日赫是不赞同这样行军的。太急了。
陈日赫虽然下令东进,但是他的想法,是步步为营,比当初陈国峻北上还要谨慎,毕竟白鹤江之战是前车之鉴。
但是郭英杰等不了了。
他心太急了。
他想要在这一战中立下功劳,回到他原本的位置上。
特别是,前方三间房大捷的消息传来。
郭英杰的心中火急火燎的。他比谁都知道,蒙古人杀手锏是什么?在外人看来,这一场简简单单的突袭失利,但是郭英杰却知道,这是战场的转折点。
虽然没有死多少人。但是胜负之数逆转了。
以郭英杰对阿术的了解。
阿术一定会撤军的。
以郭英杰对虞醒的理解,虞醒未必会追击。
因为虞醒妇人之仁,对伤亡很敏感。
如此一来,安南之战就要到了尾声。
郭英杰有什么功劳?
什么功劳都没有。
今后甚至要在二陈之后。
当初在云南,他可是仅次于王四端,张万,等几个人之后的。而今他都要排到十几号人物后面了。这种地位的落差,让郭英杰非常难受。
所以,他才反复向才陈日赫劝谏,要求加快行军速度,直扑鞑子后路。将鞑子数十万大军锁死在红河平原之上,立下不世之功。
陈日赫还是有些担心。但是三间房大捷让陈日赫犹豫了。
一方面,他对这一战感到不可思议,对云南的实力感到震惊无比。
白鹤江之败,与三间房大捷放在一起看,自然看出安南与云南强弱之别。
陈日赫内心的小心思,全然不在了。对郭英杰也更客气了。敬重的不是郭英杰,而是郭英杰身后的虞醒。
再次面对郭英杰的建议,他心中也犹豫了。决定让郭英杰为先锋,带万余步卒在前。他带着后军在后。提高行军速度。
就有了这一次行动。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