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地动山摇 (3/4)
糕性能,有效射程不过百步。至于打到更远也是可以的。但能打到什么地方就要看天意的。当然了,也会有个别流弹能飞出一里外的事情。那就是可以记录入历史的小概率事件。
谁要是被打中,那就是名垂青史的倒霉鬼。
之前无知无畏。现在断然不敢从两军中穿插。
但蒙古骑兵对火铳并不是太畏惧的。很多人将火铳伤害,与后世枪支伤害等同,但其实有很大区别。
如果火铳能打中,那要比后世大部分枪支威力要大一些。因为口径大。现在火铳都要比后世枪支口径大了不止一圈。但一切前提都在于打中。滑膛枪射击太感人。
甚至出现过,双方在射程内排队枪毙,打了好几轮,才死了几个人。
最后双方刺刀决胜的战例。
蒙古骑兵对此也有感觉,虽然火铳打中,不像是中彩票。但是骑兵从火铳军阵前冲过,危险程度其实并不算太大。对于在箭雨中穿梭的蒙古骑兵来说,是可以承受的。
但是数百门火炮忽然轰击。那是实在受不了,从身体上,心灵上都受不起了。
李恒看着面露恐慌之色的蒙古诸将,再看对面,形如一体,气壮山河的汉军,感觉脚下大地似乎都在微微的震动。就知道这一战,打到现在已经结束了。
他没有其他选择了。
而且结束的并不是这一战。还有他李恒的军事生涯。
打了这样的败仗,他李恒今后怎么可能有前程可言。
但是,他是怎么败的?
李恒不知道。想不明白。
好像他学习一辈子的,打了一辈子仗,此刻忽然不会打仗了。
李恒为今日之战准备了很久。
他手中一直有一支预备队。这是他准备一锤定音的杀招。他放任各部冲击汉军。
固然是信任各部都是老将,知道怎么打?不用他多言。未必没有拿他们去试探汉军的防御。等看明白,汉军的底细,他才准备出手。
但是而今看明白了。
却不知道该怎么出手了。
面对汉军步卒迟钝的追击,他似乎没有任何办法。
李恒拿着一杆带血的火铳,细细端详。
这火铳光滑的枪管镶嵌在一处木质枪托上,射击的时候,能让枪托正好抵肩。李恒实在不明白,就这个东西,还有那些火炮,到底怎么一下子改变了战场格局。
让他实在想不通。
只能说李恒不冤。
从火铳出现在战场上,到战列线步兵战术,也就是拿破仑时期的战术成熟,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其中有很多军事家前仆后继的革新。而虞醒却是反推。
他对历史的细节并不是太了解。甚至对战列线步兵也不是太了解。但是奈何,在如何最大效率发挥火器威力这个问题上,参照他对火枪时代种种印象,再加上中国特有的军训体系,进行一系列分析与推导也就出来了。
从编制,战术上。虞醒这套与英法德奥俄国战术体系都有很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