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东进 (3/4)
sp; 所以,积小胜为大胜。他牵制住阿术本部人马。将阿术主力钉在升龙附近,让其他方向的安南义军反攻,逐渐动摇鞑子在安南的统治基础。
这其实也不是虞醒的原创。
这是虞醒参考了越南历史上的诸多次战役。历史上,大明退出安南,法国人放弃河内,美国人放弃西贡。固然是有军事上的大失利,但都是主动放弃的。
就是看到了在安南这种特殊地形上,再留下来,也没有什么好处。
自然保全实力为上。
虞醒自然想复刻一次。
逼走阿术再说。
这是最理想的办法。如果不行。虞醒也不是没有做好,对鞑子大战的准备。
********
太原城。
持续半个月的围城与进攻。太原城中的元军最终没有等到元朝的援军。
郭英杰事事争先,一举拿下太原城。
声威大震,有过万百姓,不期而至。争向入伍。
因为元军对江北地区的大屠杀,大部分百姓要么为鞑子的奴隶,很多百姓躲了起来,这些躲起来的百姓,经过残酷的雨季,能活下来的都是精壮,而且是与鞑子有血海深仇的。
这些人之前,未必看得上安南朝廷。
陈国峻虽然做了很多事情,但很多人看来,安南陈氏只会逃跑。
而今大反攻到来。太原大捷,歼灭元军数千。这些人对打败鞑子有了希望,不约而同而到。
安南别的地方,很多百姓不会这么死心塌地的支援他们。但是在江北却不一样。
这里的鞑子的暴行历历在目。
千里荒芜,野有白骨。
拿下太原城之后,按照原定计划,立即东进。
陈日赫与郭英杰商议过之后,将目标圈定在鸡棱关。拿下此关,断绝鞑子与后方的陆路交通。
*******
清化城中,城门缓缓打开。
陈国峻,骑着战马踏入清化城中。
比起陈日赫与郭英杰围攻太原城,拖拖拉拉相比,陈国峻堪称侵略如火。
他汇合南海水师从典史海口,进入清化府。
随即攻克一座县城。引清化府的安南降军来攻,半路设伏一举破之。随即招降过半。一路直奔清化府,所到之处,纷纷易帜倒戈。于是,陈国峻不仅仅越打越少,反而越打越多。
为了这一日,陈国峻筹划了整个雨季。
整个雨季,陈国峻,在升龙南部到处出没。与陈庆余交手数次。但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在清化府范围内。
这不仅仅是有意让元朝对清化府懈怠。
更是陈国峻想要在清化府安排人手。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