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第九十四章汉风西来 (3/4)

>    张信郎分明是他们定义为军户。以维护道路的徭役来代替赋税。

    这对这些人来说,是一件好事。

    这个村子土地有限,缴纳赋税,对他们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但是维护三十里山路,却并不是太难的事情。这条路就是他们修,技术上没有什么大问题。而道路维护,也不过是补充一些石子。排排水,填填坑,什么不多。

    真正有大规模事故,比如山体滑坡,冲断道路,也不是他们一个小村子一百多人能解决的。

    这可比缴纳赋税划算太多了。

    对各地土司百姓来说,嫁给女儿给汉人,有太多好处。且不说,大部分土司百姓,在土司面前其实是奴隶的身份。而这些汉人好歹是平民。更不要说汉人在云南的种种特权。

    女儿嫁给汉人,将来自己儿子学好汉话。改个汉姓,将来也冒充汉人。

    享受汉人的福利待遇,与优待。

    反正这一件事情,上面查得不严。

    岂止是不严,虞醒其实暗搓搓的鼓励。

    以虞醒定下的标准,即便是非洲黑人,只要能说流利的汉化。会写汉字。起一个汉人名字。找两三个汉人作保。云南朝廷也会认为,此人在南方待太久了,晒太黑了。

    没有办法。扩大汉人数量,就是扩大虞醒统治基础,特别是将西海道纳入管辖之后,就不说,云南治下到底有多少汉人了。而是云南治下不会说汉语的人口,都有几百万之多。

    不想办法解决,就是大隐患。

    唯一问题是。虞醒在云南制度上,就没有军户这个设计。

    百姓是府县招募,到枢密院训练成为新兵,然后分配给各军的。

    百姓的家眷虽然受到军中一些照顾,但是本质上,还是老百姓。

    眼前这些人从人身隶属上,是隶属滇西路军。而不是腾冲县的。

    不过,这就是小问题。

    下面进行制度创新,或者上有对策下有政策。这样的事情太多了。更不要说,云南朝廷还很年轻,刚刚脱离草台班子,各种规章制度并不健全,有这样那样的制度缺陷与漏洞。想要做事的人,因地制宜进行发挥创作。太正常了。

    虞醒唯一的想法,就是考察这个制度。行不行。如果行,想办法打补丁,不行,回去之后,着手改进。

    虞醒对身边的人说道:“算了,给他钱,这虎皮我收下来了。算是买下来了。”

    身边的人立即拿出一锭银子,塞给了老卒,只多不少,随即将虎皮收起来了。

    这种东西,在后世十分稀罕,但是这个时代,却不缺的。

    虞醒对张信郎,说道:“路一定要修的,这些老卒也不用再征用了。不过,你可有什么解决办法?”

    张信郎说道:“殿下,是可以征用滇西各土司的百姓的。甚至这些人比我从江南带来的这些人更好用,他们更适应当地气候,也更懂得一些土方。不容易生病。”

    “你觉得从哪一部抽调人丁最好?”

    云南土司以滇西,滇南土司为大,虞醒之前的政策,是安抚为主。只要不直接与朝廷最对,都可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东北修道三十年,擒住狐仙做老婆 一人:我全性恶人真没想当天师啊 我能祸害整个修真界 靖天下 离婚后,卑微陆总夜夜讨欢心 堂哥修仙,命格成圣 穿书七零我带现代监狱混进科研所 盗墓:别难为我一个算命的啊 火影:平民终成忍界之神 从高考开始的激情岁月
相关推荐:
靖天下 堂哥修仙,命格成圣 穿书七零我带现代监狱混进科研所 盗墓:别难为我一个算命的啊 都快打进京城了,你说要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