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归来 (3/4)
br /> 蒲甘主要制造的是战船。
也就是能在大金沙江下游,以及沿海活动的船只,假想敌就是各地土司,为的是快速机动,迅速平叛。顺便对付一下可能有的水面上的敌人。比如水贼,海盗等等。
不求远洋作战。
而仰光造的就是远洋商船的。
最少到印度,斯里兰卡。到安南,甚至两广都是没有问题的。
这也导致了三地进展不同。
进展最快的就是南庆了。因为漕船规格最小。
要进入大金沙江支流之中,大了也不行。
同理蒲甘其次。仰光最慢。
一方面是仰光本身就是一个大工地。造船厂与仰光城同期建设。自然要分薄了人力物力。
远洋商船规格要大,而且技术含量要高。大宋工匠也要摸清楚印度洋的特征,与孟族工匠联合生产出
其实也是昆明工业的溢出效应。
昆明在机械加工上,有很多成就。可以无缝衔接在造船工业上。更可以提供大量工具。而今加工金属的车床,还是人力,或者水力驱动,非常慢。毕竟金属质地坚硬,也快不起来。但是用在木工车床上,就一点问题没有。
即便昆明造的钢锯,比不上后世的材质,但是在切木头上,问题都不大。
而虞醒所乘坐的就是南庆产的一艘大船。与虞醒一起回昆明的还有万余军队,以及其他人员,还有很多物资,比如说已经炼好的油料,还有大量粮食。
这些船只有些还是缅甸遗留下的小船。已经有相当一部分都开始换新船了。
这也算是虞醒给西海道带来的变化。
未来缅甸蒲甘这些名字,都只能从历史书上找到了。
乔坚与陈河目送虞醒离开之后。
乔坚迎着江风,忽然一笑说道:“陈兄,当日在诸葛寨,你可想到有今日?”
陈河哈哈一笑,说道:“都不记得了。”
“那你还记得什么?”
“记得,乔兄你当初吃草籽,便秘的满脸通红。”
乔坚顿时有些不好意思,说道:“好像你不是一样。”
陈河叹息一声,说道:“也是。”
乔坚说道:“陈兄留在西海,是不是有些不甘心啊?”
陈河一愣,说道:“你看出来了。”
乔坚说道:“西海太平,难有战功,这不是明摆着的吗?不过,你也要想得开。而今之西海,就是大汉之关中,汉高祖百战而有天下,就是因为关中给粮不绝。今日之局面,不亚于当年。”
“异日汉王定鼎中原,少不了你我的功劳。”
“是你的功劳。”陈河说道:“我的功劳只有马上取。”
此刻两人对于虞醒能挥师中原,一定怀疑都没有了。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