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误将西海做东海 (2/4)
这个人一直打听朝廷与吴哥之间的关系。这一次出使的目的等等。
赵忠怎么知道?
让他很烦。
好在穿过山口,前面就是孟邦了。说起来就是大宋地界了。
********
一座印度式寺庙牌匾上却挂着“孟县县衙。”
为首的是一个说汉话都说不流利的吴县令。
没错,吴县令吴仁,正是蒲甘王室出身。不过在蒲甘投降之后,努力向绍夫人靠拢。绍夫人向虞醒提议,不能整个缅甸都不用本地人。于是虞醒就留下一批人。安插在各地。
而孟县的成立,是谢翱与孟江流多次谈判的结果。
最后,双方达成一致。
在孟邦设县。派县令等十几个官员。但是他们本质上是西海道于孟邦的派出人员。
做到事情就两件事情,沟通孟邦与西海道的关系,还有就是将孟邦每年的赋税收上来。
西海道对各地土司都有征税,数量不多。全部是实物税,也就是大米。但一个不少。毕竟税收就代表的管理,更何况,云南的财政从来不宽裕。而孟邦相当富裕。
现在赋税还没有定下来,但是每年少于两万石,谢翱是绝对不答应的。
但是孟县的县令。却没有人愿意担任。
谁都知道,孟县大权都在孟国公手中,一旦孟国公有了别的心思,这孟县县令第一个拿出来祭旗。谁都不想去,就轮到吴仁了。
于是吴仁说着磕磕绊绊的汉话,将孟县的情况告诉了赵忠。
在旁边听得很多人汉人代表,都面露疑色,他们疑心赵忠怕不是骗人吧。
这样的人还能当县令?
赵忠也有一些忐忑了。
他对西海道的情况,也不是太了解的。也只能带着这些人坐船,从孟邦出海,从海路去仰光。
很快仰光城到。
“看,灯塔-----”
“真的事灯塔------”
无数人还没有见到仰光城,就已经泪流满面了。
因为这灯塔是汉式。
佛教的塔在中国进行了本土化的演变,虽然东南亚处处都有佛塔,但是与中国佛塔有着明显的区别。
而灯塔,作为专业引航建筑,更有一些细节上的变化。
这些人出海的时候,对故乡最后的念想,也就是在地平线上越来越远的灯塔了。
此刻重新看见,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
恍惚之间,似乎看见了当初离家时候的海岸。
始疑西行为东行,误将西海作东海。
船只缓缓靠岸。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