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仰光知府谢翱 (3/4)
> 只要谢翱能稳定住孟江流。就能维持外部环境的稳定。至于内部,谢翱的心机手腕,足够折服下面的人。
“你在仰光主要是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修建仰光城。纳当地百姓为己用。开荒屯耕,将这里建立成为我云南大粮仓。”
“第二就是通海,将我云南的铜钱花出去,从海路采购一切有用的物资。粮食,棉花,布匹,等等。”
开垦荒地是一个长久的任务,缅甸土地的开发也是在榜贡王朝时间才算完成了基本的开发。但是即便后世,以中国的标准看,缅甸还是有很多荒地的。
这一件事情,要慢慢来。
至于通海却要快。
缅甸南部,就是一条繁荣的航道。通过马六甲海峡到斯里兰卡,也就是狮子国。这一条航道连通印度与三佛齐,也就是爪哇岛,然后联系到中国南海,自古以来就是世界最重要的航道之一。现在也是。
只是,即便在这个时代,这条航道也与缅甸擦肩而过。
大多数船只都是不会在缅甸停留的。途径印度洋中的几个小岛,就直接到印度了。
之所以不到缅甸,并不是航海能力与条件不够,而是没有利润。之前的缅甸并没有什么特产。船只转一圈缅甸,也没有什么利润。傻子才耽误时间。
而今却不一样了。
云南很多产能此刻都在供应本土大基建,一时间难以运输过来,但是铜钱可以当做特产。再次感谢老祖宗的遗泽,铜钱在南中国海通用。甚至印度一些地方也曾经发现大量铜钱。
印度用铜钱不多。铜做贵重金属,本身就是稀缺的有价值的。
如此一来,吸引路过的客商,顺道来仰光交换一些铜钱,是非常简单的事情。
而且极大的减轻了虞醒的财政压力。
如果在云南中,投放数百万上千万贯铜钱,虞醒的下场有后车之鉴,清朝就搞过这样的事情,在云南铸钱当地使用,以至于钱价暴跌,绿营兵兵变围攻总督府。
而这千万级别的铜钱,通过安南,仰光这两个大水管灌到其他地方。
那就好多了。
即便是十三世纪,整个中国加印度经济圈,还是能吃下这么多新增的货币的。
云南不可能不受影响,但受到影响就小多了。
“还有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化夷为夏,让此地从今为中国之土,这也是最难的。谢学士,应该知道安西都护府吧。”
谢翱自然知道虞醒指得是安西都护府什么。
安西都护府在安史之乱后,与长安断绝联系,依旧坚持了半个世纪。万里一孤城,尽是白发兵。
如果说前两个就是当务之急。而最后一个却是长久任务。
虞醒一直筹划着破元,他自己也有信心。但任何时间都要保持敬畏之心。
世事无常。
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虞醒这一次征缅甸,简直是顺风顺水,几乎没有遇见什么惨烈的战事与抵抗,但是依然有过千将士死在缅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