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2/4)
“此番能重归襄阳,与故旧欢聚一堂,我婿子厥功至伟!”
此言一出,满座轰然侧目。
纷纷看向那个年轻的都尉。
本以为就是个冒死来夺城的小将,没想到居然真的关羽女婿?
关羽也是舍得。
此将也是胆大。
倒也无愧于当世虎将的婿子了!
怕是前途无量的。
于是接下来,不少人纷纷上前向麋威见礼,敬酒。
当然了,城中乏食,些许杂酿果酒也谈不上醉人。
所谓宴席,不过是人心动荡之际,一种必须的安抚手段。
杯盘很快清空。
但众老仍迁延不肯归去。
纷纷围着麋威和杨仪等人打听。
有人问关将军来襄阳了,那刘豫州是不是也要来了?
旁边立即有人纠正该尊称汉中王。
那人懵然反问啥时候有这一号王?
不等第二人答复,第三人便插话,为啥不是襄阳王……
如此市井乡野的荒唐之语,众人自不会较真。
除了向来拎不清身份的杨仪,继续口无遮拦:
“我先前本以为守住襄阳的最大依仗是关将军。”
麋威接话:“如今发现,其实大王才是?”
杨仪闻言点点头,又轻轻摇头:
“与其说是今日的汉中王,不如说是十二年前那个顷刻聚众十万的刘豫州!”
麋威想起先前民众夹道欢迎的热闹景象,深有同感。
然后作为后世人,难免有些事后诸葛亮式的感慨:
“若非当年刘琮不告而降,那十万众本该能到达江陵的。”
“果能如此,今日襄阳之盛况,说不定早几年就能看到。”
杨仪却摇了摇头,抬手虚指南方,道:
“老聃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岘山上的竹林,也不是一夜之间长成今天的模样。”
“若非过去十二年间见识过曹贼种种暴烈手段,谁还会思忆当年那十万众?”
“怕是此时城中,根本就没几个真正的‘故人’吧?”
麋威一时恍惚。
然而仅仅片刻之后,他却猛然瞪大双眼。
这一刻。
先前北伐路上各种忙乱的、仓促的,迷糊的,疑虑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