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固守待援,杨仪献计 (3/4)
的天平终归会倾向自己这一边的。
除此以外。
昨日见过那位各种意义上“不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乡三老后。
半年前对战略机遇那种似是而非的感觉。
不久前对宜城少兵那种隐隐约约的怀疑。
忽然就清晰了一些。
多了一点头绪。
继而又多了一分底气。
但到底只是头绪,尚不足以为凭,不必多提。
……
这日午后,敌军出城步兵已经大半渡过汉水南岸。
开始在城下构筑攻城或者说锁城的阵地。
杨仪望了望天色,又望了望汉水上的浮桥。
献策道:“何妨趁敌军在城下立足未稳,今夜出城去烧掉浮桥?”
麋威问:“怎么烧?从哪里出城烧?”
杨仪指着城西的檀溪方向道:
“溪水向北注入汉水,只要将火船从水口附近释放,稍加推动,其自然会顺着水流转入河道,再顺流而下,撞向浮桥!”
“而且敌军之围尚未延伸到城西,今夜出城尚有余裕!”
麋威闻言,稍作思量,顿时了然。
襄阳地势跟宜城一样,总体西高东低。
这个“高”并非指有高峻的大山。
而是一大片自武当山余脉和荆山北麓延伸而来的丘陵地带。
也即二三级阶梯的过渡区间。
这些丘陵间的溪流顺地势往东汇聚,然后在襄阳城西一个叫“鸭湖”的地方一分为二。
北边是注入汉水上游的檀溪。
南边则是先前麋威等人偷渡北上的那条水路。
所以尽管从俯视的角度看。
襄阳的西、南两侧,似乎有一条直接贯通汉水上下游,且绕城而过的“护城河”。
但其实是两条同源而分岔的溪流。
两边都能注入汉水。
而基于同样的地形问题。
敌军在城北站稳脚跟之前。
暂时顾不上西边那片行走不便的丘陵溪谷。
如果要去烧桥,今夜还真是最后时机了。
于是稍加思量,便同意了杨仪的计划。
杨仪大喜过望,主动请求出战,让麋威安坐城上观战。
麋威虽未拒绝,但还是令向宠与他同行,以防万一。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