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物议纷纷 (1/4)
廖立举告丞相诸葛亮把持言路、以权谋私、欺上瞒下!
此事一经台阁传出,瞬间惊动长安。
这不单单因为举告人官居北军五校之一的长水校尉。
说实话,这个官职放在这个时代,根本代表不了什么。
因为季汉的中军体系,是全盘继承自刘备的军阀时代。
所谓领军、护军、监军、典军……这些才是具备实际军事职能的差遣。
而到了季汉立国第六个年头,这一类差遣差不多完成了职官化的转变。
至于原本两汉的各种中郎将、校尉等等,彻底沦为荣誉性的虚职。
跟那什么光禄大夫,太中大夫没什么区别。
所以自刘禅继位之后,廖立从侍中转任长水校尉。
看上去都是比二千石,似乎是平调。
但从实权角度而言,其实算贬官。
原因嘛,自然是因为此公素来口无遮拦,又常常自负怀才不遇,私下总有怨怼之语。
刘禅和诸葛亮念其是荆州老臣的份上,只是排斥到中枢之外,仍不失比二千石的俸禄。
算是对老臣的优待。
没想到此公非但不感恩,反而反手搞了波大舆情。
矛头直指丞相诸葛亮。
当然了,站在廖立的立场。
也可以说正因感念先帝恩遇与今上的优宠,所以才秉公直言,以不负皇恩。
所以说到底,还得看证据。
而廖立显然有备而来。
核心有两条:
一是诸葛亮为推行出兵河东的路线,故意纵容其子诸葛乔在建业顶撞东吴君臣,导致大汉痛失盟军,继而难以推行河南路线。
二是前番兵围临晋的时候,诸葛亮故意让大将们放归张郃,养寇自重。
结果张郃非但不感恩,转头就带兵再临潼关。
甚至还逼走了司马懿,让那叛徒徐庶掌握了更多实权,反过来对付大汉。
再考虑到诸葛亮跟徐庶的交情。
这两人背后是不是存在不可告人的交易啊?
怕不是约定一同升官发财?
不得不说,廖立可能打仗不行。
但捕风捉影,鼓唇弄舌,是有两把刷子的。
这两条罪证,特别是第二条,不知内情,乍一看,还真像那么一回事
但刘禅继位之后,诸葛亮就已经将当中的底细悉数告知。
怎会不知内情?
当时就给恶心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