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诸葛乔出使东吴 (2/3)
辩才,有固然好,没有的话,可以配一位擅长此道的辩士为副贰,那便万无一失了。”
“我看襄阳人董恢董休绪就不错。”
刘禅再迟钝,此时也反应过来了。
当场拍板道:
“那便以诸葛伯松为正使,拜昭信校尉;董休绪为副使,授宣信中郎。择日出使江东!”
……
章武五年一过,吴国江夏太守诸葛瑾就接到征北将军陆逊的军令,要他速来一趟建业。
诸葛瑾不敢怠慢,稍稍交托下防务,便只带少量部曲顺江而下。
来到牛渚矶水寨的时候,陆逊正好在巡视江防。
此时春水方生,江面上舟楫如梭,蔚为壮观。
尽管诸葛瑾早已见惯这种场面。
但每次都有豪情勃发于心底。
不过,就在他的心气被自家船队所激励,将目光投向大江对岸的洞浦(口)时。
一艘五层楼高,正往下游建业驶去的精美楼船赫然入目。
虽隔得远,仍能看到船体外表大量装饰着精美的彩缯。
一面同样精美,疑似蜀锦所织的“汉”字大旗正迎着江风舒卷不停。
与周边中小型战船相比,顿生鹤立鸡群之感。
曾经何时,江东也有造此楼船的人力物力?
如今嘛……
想起过往,诸葛瑾不由面露踌躇。
以至于即将看到“侄儿”的喜悦也被冲淡了几分。
干脆挪开视线,对陆逊道:
“将军突然召见,是要商讨北伐之事?”
陆逊颔首: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掉了一句书袋,陆逊回头道:
“自先王薨逝后,我国依江自固,不再对外大规模用兵。”
“于内,自是因国力衰微,山越反复,无暇他顾。”
“于外,则是要坐观西、北二邻之争,因时而动。”
“如今两载过去,山越之乱已经平复,仓廪也有所恢复,自该思图将来。”
诸葛瑾闻言却摇头道:
“正如将军所言,两年过去,该思的,该谋的,早就应该庙算清楚,何必等到今日早议?”
“况且建业不乏有剧才的智谋之士,而在下素以迟缓为先王所诟病,哪能在这种关头替将军分忧?”
闻得此言,陆逊竟默然不能语。
诸葛瑾心有所感,也不复多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