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捅了马蜂窝 (3/4)
关羽军团,两路齐出。
那攻占洛阳真就是指日可待了。
总之,两派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互不能服。
又因都是名重大将,能量不小。
自然引来了大量跟风追随者。
俨然席卷成一场声势不小的舆论风暴。
刘禅作为刚刚继位,威望不足的年轻天子。
根本压不住两派人物,也不敢轻易弹压。
不然呢?
张飞、赵云、魏延,算资历,算年纪。
哪个不是他的叔叔伯伯辈?
虽说有君臣的名义在,但谁都知道这些将军们真正心服的是他的父亲刘备。
而非一个压根没上过战场的年轻人。
而关平虽属平辈,但也是有实打实的战功在身的。
更别说人家关平一个祖籍河东的大将,毅然选择了先出河南的进军路线。
这就叫什么?
因公忘私。
人臣典范。
关羽更是全程保持了沉默,没来给新帝添乱。
都不好去指责的。
当然,这事也不能怪刘禅。
更不能怪刘备把儿子保护得太好,不给他上战场立功的机会。
因为按照这个年代的一些不言而喻的政治传统。
国君若出征在外,太子要么留守国都,要么随行抚军。
总之就是不能独自领军出征的。
哪怕搭配一个富有经验的大将都不行。
否则就会被世人解读为即将要废太子的信号。
是会引起极大的朝局动荡的。
而这种传统的滥觞所在,自然是先秦时,晋献公和太子申生的典故。
当初诸葛亮为什么建议公子刘琦出镇江夏?
因为一旦刘琦选择领兵外镇,就相当于主动放弃了继承人的身份。
不再威胁到刘琮那一派人的利益。
所谓“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是也。
又考虑到这个典故出自《春秋左氏传》。
而刘备也好,关羽也好,诸葛亮也好,甚至包括刘禅本人,都是熟读《左氏》的。
那自然都不会犯这种原则性的错误。
不过眼下导致刘禅军事威望不足,也是不争的事实。
好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