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借古论今 (2/4)
;曹洪嬉笑一声,起身上前相迎,亲自扶着对方落座,倒酒,敬酒。
然后才道:
“我早就知道辛公有谋国的智慧,今关羽寇犯中原,朝中有小人作祟。我欲报国,却不知从何处下手,不知辛公有何教我?”
辛毗淡淡抿了一口酒,沉声反问:
“将军果真只为了报国,不图其他?”
曹洪摊手道:
“我早已位极人臣。今所图者,不过子孙后代与国长存而已!”
辛毗:“若如此,毗倒是有一策。”
曹洪:“请不吝赐教!”
辛毗:“让出帅位,然后自请为大军前锋或后镇。”
曹洪闻言竟毫不迟疑:
“让给谁?”
辛毗:“豫州刺史,贾逵!”
啪!
曹洪猛一抚掌。
“不瞒辛公,我正有此意!”
“只是苦于陛下生嫌,不管说什么都是错,反而耽误大事。”
“如今辛公与我不谋而合,何不替我进言于陛下?”
辛毗愣了愣,见曹洪不似作伪,顿时惊喜。
满满饮下一杯,揖手道:
“毗今日方知将军之忠也!”
……
翌日。
一封关于换将的奏疏自许昌呈递入洛。
迅速引发一轮新的朝议风暴。
相隔不到三日,同样的议题便转到了麋威手中。
很快也在宛城到方城一线引发了激烈的讨论。
但作为话题中心的两个关键人物。
骠骑将军曹洪。
豫州刺史贾逵。
都不约而同地表现出低调务实的姿态。
曹洪当众将调兵的虎符封存于许昌行宫之中,委托军师辛毗负责看守。
自己则转去城外军寨住宿,不再踏入城门半步。
而年方五旬的贾逵,一把年纪,策马奔波好几百里抵达许昌之后。
同样不入城,不去沐浴更衣。
反而径入曹洪军寨,以参谋军事的姿态与对方商议军计。
同行者还有一位重量级的宗室子弟,陈侯曹泰。
正是已故大将军曹仁的长子。
先前跟随贾逵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