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带着全天下一起躺平 (3/4)
sp; 难道不希望案牍上换成更轻便的纸质奏章,减少案牍劳形之余,提升尚书台的办事效率?
这也是一种对国力的提升啊!
当然,以上只是麋威目标的第一步。
接下来是第二步。
但这一步,已经不需要他去主动推动了。
等纸书基本取代简牍之后,因前者的便利性,必然会产生一种“副作用”。
原本只为少数人掌握的知识,将不可避免地下沉到更为广泛的群体之中。
这个下沉。
既包括士族中的“寒门”。
更包括连寒门都够不上的豪右闾左。
这个群体,同样对知识,对进步,有着理所当然的需求。
这种需求在过去之所以不能被满足。
士族特别是公卿世族有意垄断知识是一方面。
但知识载体本身不够便利,也是一层顽固的阻碍。
麋威回首过去。
为什么关令惠作为关羽之女,想要读兵法,还得特意请人抄写?(115章)
就连贵为皇太子的刘禅,想要读书,还得丞相诸葛亮替他抄录并注释?(120章)
甚至更早前,还在江陵的时候。
为什么自己跟关兴无意间“握手言欢”的时候,后者会异常兴奋激动,就像个没见过世面的乡下小子?(6章)
皆因简牍时代的“书籍”,就是得之不易,就是难以推广。
即便是士族子弟,大多数人一辈子也未必能读到几本完整的书。
遑论连士族都够不上的群体。
所以纸书的出现,就跟双边马镫,跟宋明理学一样。
都是一种时代召唤的产物。
它的出现是必然的。
什么时间出现是偶然的。
而现在,麋威就成了这个必然中的偶然。
在一个看似寻常的日子里。
猛然按下加速键。
然后带着全天下人。
一起“躺”进新时代。
当然。
这里面的种种计较,就没必要全都跟父亲坦白了。
麋威只是将自己的思路大致交代一下。
然后便开始努力回忆前世各种改良造纸术的知识。
最后隐隐约约记得一种发明于晋代的“黄麻纸”。
同时兼顾了廉价、轻便和耐保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