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点兵点将 (3/4)
nbsp; 这次与其说是入朝,不如说是太守张翼趁机筛汰一批老弱,公私两便。
至于太子舍人霍弋。
虽然麋威很清楚这位未来的成就。
但眼下对方只是一个年轻的恩荫子弟,并无军事经验。
所以难免引人怀疑。
便见赵云道:
“梓潼这两曲兵,虽说是当年霍仲邈一手带出来的,但全为老弱,难堪大用。”
麋威道:
“无妨,正因都是行伍老卒,所以熟悉军阵和军法。”
“能够做到令行禁止即可。”
“至于霍舍人,乃是借其父霍仲邈的威望,替我压一压梓潼卒,并非图他为我冲锋陷阵。”
霍弋之父,正是曾为梓潼太守的霍峻,生前为刘备麾下一员猛将。
其人曾以数百人守城一年,最后反过来击败刘璋的万人围城部队。
霍弋正是因父功得以恩荫入仕,成为太子舍人。
赵云闻得此言,忽而有所明悟。
却并未道破,只是回头对诸葛亮点点头,以示认可。
诸葛亮遂道:
“既然众议举麋师善为将,这便去请旨于陛下。”
……
两个时辰后,麋威手执圣旨和虎符来到一座军营,聚将集兵。
关兴、马岱、王平、马忠、霍弋等人悉数到场。
如此群贤毕至的场面。
搁平时麋威肯定要好好熟络一番,确保把每一位未来大腿盘到包浆。
但眼下哪有这闲工夫,简单宣读过旨意后,便道:
“军情如火,就不必寒暄了。”
“二三子对此战有何疑虑,此时尚可以提出。发兵之后,须遵从号令,违令者斩!”
话音一落,王平上前道:
“敢问都尉,贼寇人马多少?”
麋威:“少则数百,多则三千,须到了前线再行侦查,当下料敌从宽……还有问题吗?”
王平:“都尉打算如何进军,如何平贼。”
麋威:“先南渡寿阝水,驻江原,然后视贼军情势,临阵相机决断。”
王平想了想,这确实是个稳妥的办法,便拱手退下。
麋威又看向其他人。
目光落到马忠身上时,对方稍稍犹豫了一下,上前道:
“下吏听闻此战起因是李辅汉(李严新将军号)设计诱贼,后续若双方权责有所冲突,当如何处置?”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