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评价 (2/3)
nbsp; “冯导当年宣传《甲方乙方》,特意跟宣传人员强调‘不要宣传教育意义’,那时候,他很草根,也是很真诚的人…可惜随着名声大了,心态也变了,以前拍电影的心态他是“我就是来伺候爷们儿乐的“心态,现在则动不动以大师自居,喜欢对别人指手画脚…各种强调电影的意义!
商业电影要啥意义?这玩意能有什么意义?商业电影最大的作用是娱乐,而不是作为行为守则或人生指导手册。
…咱就不说影评人够不够专业,人家看了你的电影,发表一下看法,这是没错的,但直接开骂…我个人觉得有点欠考虑…”
“你看了《私人订制》?”
“看了,昨天跟剧组的几个工作人员一起看的!”
“那你怎么评价呢?”
“很佩服冯导的人脉还有江湖地位,随随便便找来王硕给撑场子,带着葛大爷和一帮帅哥美女,在苏州、海南一边度假游玩一边拍电影,随行的广告商估计比剧组工作人员都多,挤破头给冯导塞钱。什么故事情节人物塑造统统都是浮云,打着"冯式幽默"这杆大旗不怕观众不挤破头往影院钻…真厉害,做导演做到这个份上,还要求啥?”
顿了顿,沈言补充一句:“我是真心的佩服,绝对没有阴阳怪气!”
……
昨天郭凡的专访,他就说了‘咱做电影,不要总强调自己多不容易,搞创作的最忌讳沉浸在自己的呕心沥血中,更别指望观众为你的辛苦而吹捧。
你的诚意都在作品里面,观众能感受到,那是你的本事,感受不到,说明你不够努力!’
其实就是在批评冯晓刚因为《一九四二》票房失败,各种骂观众,骂市场…
沈言,郭凡都挺喜欢《1942》的,大家的观点很一致:一个导演能拍出这样一部电影也算值了…亏本就亏本,钱算个毬!
冯晓刚就想不通这些!
然后拍了《私人订制》,一方面发泄自己的不满,另一方面,也算是找补损失…
《私人订制》制作成本早就通过广告植入回本,而且电影上映前,北京卫视打造的同名电视真人秀《私人订制》开拍,总中标额超过1亿元,其中冠名权售价4500万元。华宜除了收取授权费用之外,还将参与节目收益分成…
以沈言的眼光来看,《私人订制》其实还不错…
本子虽然俗,但还过得去,至少是及格的,阵容又够分量。
后世的喜剧就想玩催泪、玩感动,阵容就是老戏骨加流量,没有什么意思…
尤其是麻花演员当道,催生了一大堆烂片!
《哥,你好》、《温暖的抱抱》、《李茂扮太子》、《绝望主夫》、《超能一家人》…
还有…岳云朋主演的那批电影…
《疯岳撬佳人》、《大闹天竺》、《相声大电影我要幸福》、《天气预爆》、《断片之险途夺宝》…
对比一下,《私人订制》是不是眉清目秀多了?
实话实说,李晓璐色诱范韦那段确实很不错吧?
是不是硬控了几秒?
不过,沈言确实也没说好话,甚至阴阳了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