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八章 老朱他糊涂呀 (2/3)
政治,影响嫡系的统治,做了很严密的防范。
他不许宗室子弟参加科举,不许他们从商,也不许他们随意离开封地。
无召不得离开封地,这是一个魔咒,这意味着宗室子弟一生都只能圈在一个地方种地。
哦,这是三代之后的旁系,直系宗室还是很有钱的,且能享受不少特权。
但被不断分出去的其他子嗣不一样,他们只有一部份土地。
或许是为了补偿他们,所以朱元璋给宗室子嗣规定了不少的宗禄,且不限几代。
也就是说,只要大明还存在,甭管传到十代,还是二十代,只要朱氏的族谱上有他的名字,他的确是宗室,他就能拿宗禄。
宗禄基本上可以养自己,还能养一个小家。
所以宗室子弟懒散,相当大的一部分子弟有地也不种,每日游手好闲,就等着吃宗禄。
但这是现在,再过两代,等到了明中期,国库就日渐负担不起这么大的花销。
于是,他们对待宗室子弟就会像对待现在的官员一样,能不发就不发,非得发,就发一沓宝钞应付。
到那时,基本失去生存能力的底层宗室子弟只能贫困潦倒。
大明甚至出现过底层宗室饿死,死后连埋葬的棺材都凑不齐的情况。
既然提到了这一点,不如从现在改革,毕竟,现在还不晚。
此时动手,既可以改革,又可以用上宗室学堂培养出来的人才。
只不过,要防止这些人侵占名利,且还有的讨论呢。
果然,潘筠只是开了一个头,不仅皇帝不太甘愿,陈循也强烈反对。
潘筠笑了笑问:“这只是贫道的想法,行不行,怎么行自是陛下和朝臣的事,说完了节流,再说开源。”
潘筠道:“若民间商贸发达,商税便能收上来不少,海禁已开有半年,再过半年,陛下可以看一看关税的,再有,陛下有这么多皇庄、铺面,若是经营得当,内库何至于需要依赖国库?陛下富有,就是天下富有。”
于谦快速的看了潘筠一眼,也低头奉承道:“国师所言有理,陛下富有,便是天下富有。”
皇帝明白了,他们这是让他更换打理内务的人,好多赚一点钱。
于谦提醒道:“不过,陛下已富有天下,所行之事不能与民争利,这亦是太祖祖训。”
这的确是太祖祖训。
朱元璋是一个矛盾体。
他的很多政策都做到了压制皇室宗亲和权贵与民争利,但他同样有政策压制着民间的经济发展。
他是一个有着浅显大同思想的皇帝,却又对自己的子嗣满怀柔情。
他以自己做农民时为标杆,认为不管是农民、商人还是官员,都只要吃饱喝足就可以,所以他严格按照自己的粮食定量再往上调一点点,给大家框定了行为准则。
他希望大家都在这个框里活动,然后,百姓交完税后余下的钱粮正好够温饱;
官员们的俸禄刚好在温饱上一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