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一章 开启海贸 (2/3)
sp; 除这些外,大明的铜钱深受倭国各个阶层的喜爱。
但铜在大明亦为管制用品,铜钱自用可以,想要出口不可能。
之前海禁,海船是走私,不少人都一船舱的往外运铜钱,只要不被水师查禁,漂洋过海,便能换回来不少白银。
所以海寇们喜欢打劫大明的商船呢,只要能截停,便能赚很多钱。
海禁未开前,王璁第一次接触到海船,老实得很,自然不可能藏匿铜钱出关;
现在海禁开了,就算是为了小师叔和三清山的风评,他也不会走私。
所以到了泉州后,他让管事们把货物都做成货单,兴冲冲的拿去市舶司报单。
刚过完年,各级衙门都很忙,只有市舶司闲得都快要长蘑菇了。
王璁是第一个上门来报单的,不仅经手的官员们热烈欢迎,就连市舶司的头——曹吉祥都跑出来亲自接待。
王璁受宠若惊,忍不住道:“曹大人,我小师叔今日不过来。”
潘筠一到泉州就跟陆知府嘀嘀咕咕去了,这两天他这个师侄都只在临睡前才能见到她。
曹吉祥笑眯眯地道:“王道长这就小看咱家了,我们这是公事公办,与潘筠无关,当然,你小师叔于开海禁一事上有大功劳,这也让我们市舶司知道,我们是一起的。”
曹吉祥暧昧的拍了拍王璁的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
王璁表示明白。
海禁刚开,民间蠢蠢欲动的商人很多,但目前还没人敢做第一人。
或者说,大家都在紧锣密鼓的准备,但目前还未有人来市舶司报单。
所以王璁来报单,不仅在市舶司内震动,在整个关注泉州市舶司的人群中也好像油锅入水一般炸了。
他刚从市舶司出去,立即有人热情的迎面上来,拉着他去酒楼里喝酒。
没有船,想做海贸生意的,想蹭他的船出海,王璁答应了,不管是人还是货,付船资就好。
他有三条船,一条船留在倭国给小伙伴们做退路,两条他带着,而他现金少,即便有小师叔他们支援,也买不够两条船的货物。
他可一直等着他们上门呢。
也有有船的商人找上门,他们则是想跟王璁结伴出行。
谁都知道,潘筠在剿匪一战中有大功,更不要说玄妙和陶季在倭国杀寇,杀得倭国海寇是鬼哭狼嚎。
因为是民间自主行为,且涉及番邦,所以官府只是收集信息,没有对此发表看法;
但江湖不一样。
江湖上,玄妙和陶季的名声并不比潘筠弱。
这三个杀神都是三清山的,所以现在谁敢对挂着三清山旗帜的王璁船队下手?
上至大明水师,倭国的官船,下至大明的海寇,倭寇等,看见“大明”和“三清”的旗帜一起挂着,都远远的避开好不好?
所以跟着王璁的船队出行,只要格外小心海上的风浪即可,可以避开八成的人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