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西游记(下) (4/5)
;韩栋是港岛人,从小酒看金先生的小说,对这名字很熟。
“对!”齐鸣点头认可:“历史上丘处机确实写过一本《长春真人西游记》,甚至至今道教内部也有些人,认为这两部是同一本。
但这说法,被纪晓岚推翻了。因为纪晓岚发现,《西游记》第68回朱紫国中出现了司礼监,司礼监是明朝的官职,丘处机却是元朝人,这逻辑上说不通。
纪晓岚是乾隆时期的文坛领袖,他的说法又有理有据,所以大家认可了《西游记》作者不是丘处机的说法。
也因此,又有无聊的人开始考证谁是”作者。里头出现了个叫吴玉搢的人。他是淮安人,他在无意间翻阅《淮安府志》的时候,偶然发现里头有一句话。
那句话大致意思就是,吴承恩曾经写过一本名叫《西游记》的书。
有了这条线索,吴玉搢开始重新阅读《西游记》,被他找到了书里几处地方有用到淮安方言。所以他认定,《西游记》就是吴承恩写的。
这吴玉搢虽然没当官,但在当地算是个名人,他提出这说法后,引起不少淮安人的赞同,渐渐的,吴承恩是作者的说法,也就传开了。
而真正给《西游记》作者盖棺定论,认定是吴承恩的,却是两个民国时期的人,这两人,你们肯定认识。”
齐鸣笑着抛出了问题。
可惜的是,没人能接住这个梗,别说刘雯雯和韩栋这两个港台人就是童欣晴也是一脸茫然。
齐鸣缓了缓,见他们连猜都懒的猜了,干脆直接给出了答案:“鲁迅和胡适!”
“居然是他们俩?”
监视器后的张导也是没想到,这两人的名字,居然也能跟西游记扯上关系。
“他俩都认为,《西游记》就是吴承恩写的。但他们也没提出什么新的有利证据,还是之前吴玉搢说的那两条。
虽然没有新证据,但他俩的名头实在太大,两人合力,基本代表了当时全华夏的文人。所以从那以后,《西游记》的作者也都署名吴承恩。”
“哦~”
韩栋听完了全过程,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片刻后还是多问了句:“是不是从民国之后,就没有人再纠结谁是作者了?”
“怎么没有?国内国外,至今都还有很多人研究,考证,想找出真正的作者。”
韩栋很快就抓到了齐鸣话里头的意思,狐疑道:“齐先生,听你的意思,你也是不认可吴承恩是作者?”
“嗯。”
这算是学术上的观点,也没隐瞒的必要,齐鸣很干脆的就承认了。
“西游记全书有70多万字,里头的对话数不胜数,光靠几句话,就说是淮安方言,这理由站不住脚。
还有,《淮安府志》作为地方史料,真实性不用怀疑。但是,历史上同名的书有很多,例如万历年间的吏部尚书张瀚也曾写过一本书,名字就叫《西游记》。
光靠地方史料上的一句话,就说一本名著的作者是某某某,也是很不严谨的。”
齐鸣说着收起了那瓷枕,站起身,笑道:“想要知道谁是作者,其实最简单的还是考古,目前发现的最早版本的西游记是明代万历年间的<世德堂本>。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