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皇后与熹贵妃的欢喜,厚赏弘历太子待遇!(二合一) (5/7)
r /> 刘统勋听后,也就问黄祐写的什么文章。
而黄祐在回答后就道:“这《京师大学堂期刊》和京师大学堂一样,都是圣谕准予四爷操办的,我们给《京师大学堂期刊》投文得赏银,也算是皇恩所赐。”
“是啊!”
“以往是官僚士绅请我们写这些杂文,现在变成四爷代表朝廷请我们写文章,而为朝廷写文章,无疑更合圣人之道!”
刘统勋附和着就坐到了自己的案后,开始写家信。
因为,他打算把银子寄一些回家。
作为收入微薄的翰林官,他现在在京师很多时候都还需要家里给他送银子接济。
但现在,因为弘历开办了《京师大学堂期刊》,给写期刊文章的文人发钱,也就让他总算可以接济家里了。
刘统勋一想到自己总算可以接济家里,也一时不禁两眼红了起来。
而弘历开办《京师大学堂期刊》的目的,就是夺士绅们在士林中的话语权!
具体操作就是,收买一批地位较高的文官士子,让这些文官士子写符合自己主张的文章,进而把所谓的士林公论引导成符合自己目的的公论。
即便一时不能引导成功,也能造出不同的声音来。
由于在这个时代,大部分百姓都是文盲,所以士林公论很多时候就成为了主流民意。
这也就导致,在民间,尤其是南方民间,东林的思想从明末到现在都是主流。
历史上的清朝统治者,在认识到这个问题后,只采取了严厉的文字狱方式来杜绝这种主流,而使得民间虽然没了东林思想,却也变成了空心麻木的状态。
用龚自珍的话说就是“万马齐喑究可哀”,而文人们也大多只去沉醉于朴学。
弘历可不想大清朝在自己当皇帝后就死气沉沉,缺乏对外进取的活力,而不利于他将来当皇帝时可以更加嚣张的做世界型霸道皇帝。
毕竟,他可没打算学历史上的乾隆只满足稳定边疆,然后做个保守的皇帝。
所以,弘历没打算只禁锢思想,而打算引导为主。
总之,弘历主管礼部,除了利用汉人士绅的软弱性,让他们与满清宗室王公互生嫌隙外,依旧是用花钱的方式,来分裂汉人士绅和拉拢部分汉人士绅。
弘历除了花钱让地位较高的文官士子做自己的口舌外,他也花钱,让大量更底层的寒酸文人以抄书的方式解决了温饱问题。
反正就是花钱嘛,他也会!且打算比历史上的乾隆还要会。
而且,由于现在他还没当皇帝,雍正也还在给他继续攒家底,所以,他其实在花钱方面还有些收敛。
等将来雍正给他攒完家底,他当了皇帝,弘历是打算花更大的钱,办更大的事的!
要不然,他也不会把弘昼、傅恒往那些路上引。
而这样一来,弘历在主管礼部后,也不是所有文官士子都反对他管礼部,乃至否认他管礼部的实政能力,更不好再说统编史论教材不好。
因为弘历创办《京师大学堂期刊》的名义就是,为修订统一史论的教材而启发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