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要阿拉伯帝国称臣纳贡 (2/4)
予的阿拉伯良马,三百匹波斯织工织就的锦缎,去长安朝见大唐的皇帝,告诉他们,阿拉伯愿做大唐的友邻,愿与他们共享中亚的商路,就像先知教导我们要与邻人分享面包与水。”
赛义德连忙补充:“大维齐尔说得对!我们还要严令各部族,不得再与任何反唐势力勾结。波斯的旧贵族本就像沙漠中的毒蛇,随时想咬我们一口;若我们再与唐人为敌,那些毒蛇定会趁机作乱,到时候我们既要面对东方的雄狮,又要防备身后的毒蛇,这是真主都不允许的愚蠢!”
欧麦尔三世闭上眼睛,仿佛在聆听真主的指引。
片刻后,他睁开眼,目光坚定如沙漠的星辰:“传我令,以真主的名义!第一,召回阿姆河东岸所有巡逻队,只在西岸筑起防线,守住真主赐予的土地。”
“第二,让使者带着最珍贵的贡品,明日便出发去长安,要让唐人知道,阿拉伯的雄鹰愿意与东方的巨龙和平共处。”
“第三,若有任何部族敢违背命令,勾结反唐势力,便剥夺他们的信仰,没收他们的牧场,让他们成为沙漠中无家可归的流浪者!”
“遵命,尊贵的哈里发!”贵族与将领们纷纷躬身,之前的傲慢与不甘,已被对大唐的敬畏取代。
哈立德望着议事厅外的夜空,那里有真主的星辰在闪烁,他忽然明白,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暂时的退让不是怯懦,是为了守护真主赐予的帝国,守护沙漠雄鹰的家园。
夜幕渐深,巴格达王宫的灯火彻夜未熄。使者带着阿拉伯的贡品与和平的意愿,跨上真主赐予的良马,朝着东方疾驰而去;而议事厅内,欧麦尔三世仍在翻看唐军的军情简报,指尖反复划过“半月灭吐蕃”的字句,口中轻声祈祷:“真主啊,请保佑您的子民,远离东方的战火……”
底格里斯河的流水静静流淌,仿佛在诉说着沙漠帝国的惶惑与抉择。从这一刻起,阿拉伯帝国东扩的野心,被大唐的威名牢牢锁在了阿姆河西岸。
那个遥远而强大的东方王朝,已成为沙漠雄鹰心中,由真主见证的不可逾越的天堑。
——
贞观二十六年夏,底格里斯河畔的巴格达被暑气笼罩,一支身着绯色朝服的队伍正从阿曼沙漠边缘缓缓走来。
大唐使者王成率领的百人使团,牵着驮载国书与礼品的骆驼,终于抵达这片陌生的土地。从长安出发的八个月里,他们虽遇风沙与高原,却凭充足的补给与沿途城邦的协助顺利前行,此刻王成勒住马,目光掠过前方的城市,心中满是对异域风貌的好奇。
进入阿拉伯帝国境内的第一站,是中亚的布哈拉城邦。
王成站在城门前,只见城墙由土黄色砖石砌成,与大唐长安的青砖城墙截然不同,城门上方雕刻着繁复的几何图案,不见龙纹却有星月符号。
“这城墙虽坚固,却无长安城墙的规制。”
他对身旁的参军李默低语:“长安外城周长四十余里,城楼高达三丈,此处城墙不及长安一半,倒更显紧凑。”
城内的市集却让使团众人眼前一亮。商贩们坐在地毯上,摆放着波斯锦缎、印度香料与阿拉伯弯刀,交易时不用铜钱,而是用银第纳尔与金迪拉姆。
王成接过商贩递来的银币,见上面刻着阿拉伯文:“此处货币竟无统一模样,倒是与西域诸国相似,不如我大唐币制规整。”
市集旁的寺庙尖塔高耸,诵经声定时响起,李默轻声问:“使君,他们每日诵经五次,倒比我大唐百姓祭拜祖先更频繁。”
王成点头:“各有信仰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